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760年前后,英国贵族地主阶级中掀起“忠君爱国”的王政思潮。托利党领袖博林布洛克在《爱国君主思想》一文中反对“篡权”的内阁与政党,“党派是一种政治罪恶”,君主才是“人民的中心”。在此思潮影响下,乔治三世扩大君主权力。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宪政道路曲折复杂B.启蒙运动尚未展开
C.两党竞争十分激烈D.资产阶级实力弱小
2023-04-04更新 | 173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一)历史试题
2 . “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国王拒绝了。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提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B.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C.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D.国王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3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为例说明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提取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1-01-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692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任职法案》,被上院否决,次年重提之,又被国王威廉三世否决,直到1707年做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通过。这说明
A.议会丧失立法权B.英王已无行政权
C.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D.权力部门间存在着制衡
2021-01-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阶级妥协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会先后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规定非经国会下院的同意,国王不能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规定王位必须传给新教徒。

——摘编自潘香华《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局限性》

材料二   这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88年阶级妥协”所代指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8年阶级妥协”及之后通过的法律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富兰克林曾形象地说过:“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

——摘编自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民主的奇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重要的国家大事有:

选举将军和其他高级公职人员;宣战和靖和;决定一切外交问题,其中包括缔结同盟条约;听取高级公职人员的报告;公布各种决议。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十将军委员会。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所示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8 . 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
1718年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42年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
1782年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1783年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
1784年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与德国内阁的异同。

9 .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
B.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C.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2018-03-01更新 | 398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10 . 英国政府与议会就“脱欧”程序主导权问题产生分歧。政府表示,启动“脱欧”程序由政府自行决定。议会议员则主张政府“脱欧”需经议会批准。对此,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体现了英国
A.分权制衡原则
B.行政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C.首相没有实权
D.政治协商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