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协商民主是政治活动中的常见现象,能兼顾多方利益,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美国修宪是联邦与州共同参加,联邦议会主导的过程,其制度安排有着不少体现平等协商、审慎对话、民众参与等协商民主制度。

-张扩振《美国修宪中的协商民主》

材料二一旦议会与总统出现分歧和矛盾,这一体制无法立即通过新的选举来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激烈的党争之下,两党间关系的沟通缺乏制度的载体,也没有一定的机制相衔接,美国政党在组织上缺乏欧洲政党所普遍具有的制度性协调手段……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应该对此次政府停摆承担主要责任。政党恶斗不顾及国家大局,近九成美国民众对此感到厌倦和反感。

——周淑真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

材料三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

——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况美国宪法中体现协商民主的内容,并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益尊。……改知县为五品官,正其名日县令。任是职者,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之人。其初曰试令,三年,称职,为真;又三年,称职,封父母;又三年,称职,进阶益禄,任之终身。……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而子孙世世处焉。

——顾炎武

材料二   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称之为“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美国式民主模式适合中国吗?邓小平同志对此很早就果断地指出,“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并针对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和邓小平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0-07-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3 . 美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早期的政治话语中,“人民”是一个核心词汇,但关于“人民”的界定却复杂多样,颇不确定。在美国建国精英看来,“我们合众国人民”并不是雅典民主所依赖的那种同质性的公民共同体……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亲自行使权力的要求。

——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   杰斐逊(1743年——1826年)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合众国人民”与雅典公民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4 .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材料二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摘编自《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德国代议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是中世纪政治制度延伸和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宪法理念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英、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2020-05-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老校区2019-2020高二4月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西周和雅典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一个是大一统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终结》等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询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18世纪80年代中期,邦联已奄奄一息、危若累卵。邦联拥护者的最后希望也破灭了,阻止美国各主体部分的瓦解已迫在眉睫。尽管费城制宪会议上与会代表之间存有分歧,最终联盟结合的重要性压倒了地方利益。

——摘编自托马斯考克斯《美国宪法创制史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的两种国家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央集权曾一度削弱的原因,指出作者推崇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邦联奄奄一息”的含义,并指出美国的对策。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认识。
2020-08-1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选择性必修1-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6 . 近代英美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和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正濒临解散的边缘,尽管外界认为我们的意见极为一致,事实上我们正陷于千钧一发的关头。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

——根据《民主的奇迹》《美国文明三部曲》等整理

材料二   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之父们”解决三个层次问题的相应办法。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的理解。
7 .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著有《自由与权力》的英国历史学家、政治理论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著有《民主学说导论》《现代政治分析》的美国政治学家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四 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该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并说明其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2020-03-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始终伴随着国家的发展。然而,“制无美恶,期于适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一县。

——《华阳国志》

材料二 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在行省以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一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及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实行和全面推行各是在什么时期?请谈谈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推行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源自哪两国的什么法律文献?两者体现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无美恶,期于适时”这句话的认识。
2019-12-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 ①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②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③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④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⑤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1)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2)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的部下希望他担任“国王”。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材料三: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国内就建立怎样的国家(政体)有哪几种主张?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政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2019-11-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10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与人文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2020-01-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