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节选)

时间文件成果
1215《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89《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王位继承法》议会有权力决定国王的继承人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整理

材料二   1787年美国通过联邦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规定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以后又陆续补充了17条宪法修正案,最终这27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200多年来,美国宪法通过宪法修正案等方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摘编自《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各国宪政发展历程的看法。
2021-10-2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总统权力消长指数示意图(1785年至今)。


——摘编自马玉洁《1933年后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分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议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据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权力消长趋势,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英、美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3 . “民主”“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没有能创造出一种可以取代专制王权的新的政治制度,结果导致专制制度复辟。可是复辟之后不久又发生一件事,这在英国历史上叫“光荣革命”。这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

材料二 美国的制度和英国的制度相差并不大,美国有议会(“国会”),国会包括上、下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有国家元首(“总统”)……但是英国有国王,美国不要国王;英国有贵族,美国不要贵族;……美国与英国最大的不同是美国让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彼此对立、互相制衡,这叫“三权分立”。英国的三权是不分立的,它们融合在同一个议会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新的体制”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在哪部法律文献中得到正式确定的?“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到了哪一机构?
(2) 根据材料二理解,为什么说英美“制度相差并不大”?相对英国而言,美国的政治制度有么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余英时《近代文明的新趋势》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根据材料一概括该法案在英国政治历程中的意义。

材料二:立法人员由人民选举而产生,行政人员也由人民选举而产生,人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参与立法,参与执法工作。可以这样讲,人民是自己统治自己的,他们给政府的权力非常少,而且薄弱,即便这样,政府还要处在人民的监督之下,服从政府的建立者一人民的权威。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最高行政权为例说明“政府还要处在人民的监督之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以集权与分权划分为中心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组织——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他废除的是什么制度?取而
代之的是什么新制度?试简述新制度推广的意义。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制,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2)据材料二,指出元初地方行政设置的新举措。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   (       )既避免了邦联条例中央权力软弱的极端,又防止了中央集权的弊端。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可保障人民自由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联系到18世纪大多数国家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状况,唯独美国确立 (       ),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董继民《美国近代史述评》
(3)请指出材料三中的两个括号内应填写的是哪一制度?它确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该制度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有何积极作用?
2016-11-18更新 | 7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卷
6 . 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由于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地盘进攻。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这样,中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强大的地位,成为了有权的阶级。虽然他们并不掌权,但在此后数十年间,虽代表土地贵族的议员在下院仍占优势,但一切决定都不得不考虑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达成妥协,结成同盟,共同统治英国。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它”指的是什么政治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 “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托克维尔称赞不已体制对美国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请根据下列三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1组材料)

(第2组材料)   “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 “凡统治过法国的王室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        
——1884年8月14日宪法修正案
(第3组材料)1875年宪法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最终却建立了一个维持65年的
共和国——第三共和国。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871—1900年间,稳定的法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
(3)请根据材料三的3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评价法国1875年宪法?
材料四 长期以来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到18世纪后期,德意志全境分布着296个邦国,1000多块领地,各邦有自己的货币制度、自己的关税和各种工商条例,各邦之间关卡林立。 这种分裂割据的局面很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境内有一部分邦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起来,尤以普鲁士最为突出。它率先统一了本国税则,1834年又联络l7个邦国组成关税同盟,形成一个贸易区,促进了经济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德意志统一是经由王朝战争的道路实现的,即l864 年对丹麦的战争、l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代普法战争。1871年1月18日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4)依据材料四,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罗马的不断征服,罗马国家的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罗马有许多非公民身份的人,还有许多非罗马的人。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公元前242年罗马又设立外事裁判官,这样原来的裁判官便被称作内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要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所有人都要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故而被称作“万民法”。“万民法”与“市民法”有很大不同,由此开始法律观念逐步拓宽,罗马法也获得解放,变得更加自由。

——摘选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1882年,伊藤博文率日本考察团前往欧洲各国调查宪法,为立宪寻找一块“他山之石”。当时日本国内希望建立“德式”宪制的呼声越发激烈。在经过长达半年的考察和学习后,伊藤博文为日本各大政治集团找到定位:日本国自我意识的代表即是天皇,意志的代表是民间各大政治团体,行为的代表则是从明治政府成立以来的整套行政官僚体系,而自己正是这套体系的核心人物。最后他向天皇提出起草宪法的基本方针,此方针囊括了后来明治宪法的两大基础理念:一是国家以“万世一系之天皇”作为最高统治机关,代表日本的“自我意识”;二是要“明君臣之分义”,即天皇与国务大臣之间的分工要明晰且互不干涉。

——摘编自(日)萧西之水《建国理念:伊藤博文1882年旅欧宪法考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外事裁判官”在罗马法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能,并简述“万民法”与“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19世纪晚期,日本学习并建立了“德式”宪制。根据材料二,写出当时德国“行政官僚体系”中相当于伊藤博文的“核心人物”。结合1871年德国宪法的相关内容,说明“万世一系之天皇”、“明君臣之分义”在德国宪法中的表现。
2021-10-0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明代社会发生了一些主要变化。明中后期苏州地区“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计”。

朱棣重视阁臣个人素质,阁臣的进退完全取决于成祖朱棣对他们能力的认同。后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机构,完善内阁制度。宣宗时,以票拟批答的方式处理政务,加强了内阁的权力。但由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宣宗培植宦官势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

——整理自《明神宗实录》《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

材料三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明代内阁的发展状况,并指出明代后期社会变迁的新态势。
(3)根据材料三年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雅典)实施分权的举措。指出美国政治制度中“立体分权”的内涵。
9 . 政治妥协是高明的政治智慧,在近代民主宪政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深刻的妥协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二   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但这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显然,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

——摘编自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主要矛盾?最终又通过哪些方式实现了妥协?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并简要分析“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特别法庭审判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原则。结合所学,分析说明《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的三对主要矛盾。并概述1787年宪法中协调这些矛盾的相关规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