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美国和新加坡都具有显著移民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着英国的殖民活动进入新阶段——向马来半岛殖民扩张。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控制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短航线。成立于1600年的特权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也推动了英国向这一地区扩张。1818年底,东印度公司派遣它的得力干将莱佛士前往马六甲海峡东面进行殖民探索。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

——整理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新加坡史》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摘编自陈曦《浅谈美国的权力制衡机制》

材料三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民族多样性可以说是与生俱存的。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后,便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和组织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美国化运动造成了民族关系的紧张,暴露出强迫同化的低效性和反民主性。美国化运动的不成功结局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认真反思民族关系,文化多元主义应运而生,……少数民族集团把盎格鲁撒克逊(日耳曼人的一支)新教徒集团视作民族群体之一,而不是必须归从的主流或主体民族,自己民族文化也是美国文化的有机部分;把美国视为一个开放社会,人们有权利寻求与民族祖先国家的交流。

——摘编自高鉴国《试论美国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新加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东印度公司在殖民过程中拥有的“特权”。
(2)战争直接推动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写出该战争的双重性质。概述材料二中所体现的1787年美国宪法原则并结合所学分析宪法对美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美国移民社会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简述相较于美国而言,新加坡移民社会的文化差异。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与此同时,美国还找到了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保证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大。总之,美国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创立了美妙的联邦共和体制。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下

材料二   那时革命党人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他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摘编自(美)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原因。
3 .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   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后“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4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一个演进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年12月4日)


(1)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结构上体现了何种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建设有何创新。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2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并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辩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

材料三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起源于秦汉三公九卿制,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发展演变,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规范完善的一种中央政治制度。唐代的三省制实质上是将宰相的权力分由三个部门掌握,以利于防止宰相擅权专政;三省制中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尤其是作为中央决策审议机关的门下省具有封驳大权,充分体现了三省之间的权力制衡,有利于防止一省权力过大;三省制中三省各司其职,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精细,部门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部门的行政效率;三省制的“封驳”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下属各部门呈报的重要奏章,必须通过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认为不妥,可驳回修改,循环往复,直至认可后方可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

——摘编自杨峰飞《论三省六部制对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

材料二   美国宪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建立“权力分立”的限权政府。“政府应由选举产生的执政官,也就是总统执政,由总统掌管行政部门以及各行政机构,总统完全独立于国会这一立法部门,不必对国会负责,这两大部门还要加上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部门……每一部门都有各自的权力范围,并制约着另外两大部门的权力。这三大部门各自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美国宪法明确地将国会置于政府权力的中心,但即使在国会,也存在着监督和制约,因为国会本身划分为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而且两院必须以一致的方式批准所有的法律。总统对法律的实施负责,而法院则就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进行裁决。这就是互相制约、求其平衡的美国政府“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制形成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分权制的特点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分权制相比,美国三权分立制的不同,并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的成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9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相同点。
2022-06-20更新 | 197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的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在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务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联邦政府的义务和权利是简单而又容易界定的,因为联邦的结成就是以解决某些全国性的重大需要为目的的;而各州政府的义务和权利就复杂了,因为州政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细节。当国家遇到重大危机时,从联邦和州政府这两大权利主体的角度看,联邦政府插手原本属于州政府范围内的事务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州政府需要依赖统一的全国性的联邦政府协调各州出现的关键问题,也需要来自联邦政府的一系列政府补助。最终结果是,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

——摘编自托克维尔(法)《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既受革命战争年代的影响,又受苏联经济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当时人们有一个共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统一,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因此,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不仅设立了一系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而且特别强调了它们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对此,周恩来强调:“现在,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和集中领导,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当时有人作了一首八行押韵诗,归纳了这一政治制度的正确功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委员会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创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关系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之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     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德国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德国人已告别了旧德意志,却尚未到达新德国,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权利法案》颁布后的英国政体的相同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德国人已告别了旧德意志,却尚未到达新德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一直以来对殖民地进行严酷剥削,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北美人民奋起抗争。独立战争始于17754月的来克星顿枪声,17767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也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在独立战争之后诞生了1787年宪法,并于1789年被批准生效。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后虽增加了27条修正案,但迄今仍在生效。

——摘编自魏朝欣《浅述美国法律制度中的立法基础》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近代社会由此开始,其中法律方面表现为对西方法律体系(以日、德为主)的移植。到辛亥革命前后,法律近代化表面上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如《临时约法》颁布,成立国会,组建责任内阁,颁布一系列的法令,但由于当时处于军阀官僚专制统治的特殊时期,法律近代化与现实冲突十分强烈,尤其在与传统法律观念、政府权力构制和法律内部三方面的矛盾冲突更为明显。北洋政府时期,尽管在北洋政府的主导下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文件,但由于大量的外来法律思想的刻板植入没有经过合理的中国化、本土化演变,加上缺乏对外来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立法的许多方面与当时的中国国情脱节,不符合实际的社会状况,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法律的应然效力与实然效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法律只能成为一纸空文,难以发挥作用。

——摘编自李伶《北洋政府时期法律近代化与现实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能够制定1787年宪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法律实践与美国1787年宪法实践的不同之处。
2022-12-02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