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1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期间,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行国债,向国内的通商口岸的商号、企业、商人进行借款,因为有利息,被称为“息借商款”,这和过去的战争期间向商人摊派有很大的不同。清政府这一举措
A.保证了战争期间军费开支的充足
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可以减少外国银行对财政的控制
D.是对民族商办企业及商人的大力扶持
2 . 下图是晚清时期上海《神州画报》刊载的漫画,画中多国列强用刀宰割挂在树上的“龙”。该漫画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图四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

(1)图一和图二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规定“开放重庆为商埠”、“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条约分别是哪一个?
(2)图二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据图四,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1-1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寻求强国御辱之路的探索史。下列近代中国抗争与探索的主张和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确的是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2018年9月26日,辽宁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海战“经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圆满收官。1894年9月的黄海海战中,“经远”舰在被敌舰鱼雷击中、船体开始下沉时,管带还带领官兵准确向敌舰开炮,最终与舰同沉。当时“经远舰”的管带是
A.刘步蟾B.邓世昌C.林永升D.叶祖珪
6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候架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二、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战争)历史意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四 18437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中哪一个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有何显著不同。
(2)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7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
A.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B.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C.维护了官方正统意识形态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B.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C.《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黄海海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