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四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场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击了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材料三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四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据材料二,举出当时一位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除徐骧外)。据材料二回答,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

(4)材料四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018-10-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革命战争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1935年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在1937年8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国民政府决定开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的战略”。蒋介石这时亦认为,“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却要进行持久战、消耗战。”

——《先总统蒋公全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政治原因,并从近代化角度说明为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比较抗战前和抗战后初期,国共两党对日策略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形成两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4 . 近代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
(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材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


(1)材料一诗句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 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
2018-09-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历史

6 .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洋舰队官兵遭遇日舰偷袭,英勇反击。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仍坐镇“定远”舰,用重炮击伤日军旗舰“松岛”号。“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吉野”舰,壮烈殉国.北洋水师虽然损失惨重,但也重创5艘日舰,日本海军遭到沉重打击。

材料二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蚕食”和“清乡”。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史上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这次决战历史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列举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主要罪行。

(4)上述两场战争,中国一败一成,请分别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18-07-29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7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美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①②分别与哪两次外国列强侵华战争有关?20世纪70年代与图③同时期还有哪些外交的重大成就,请另举两例。在图片④会议上,中国起着怎样的建设性作用?

(2)材料一图片③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外交有何新成就?

2018-07-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有何意义?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结合所学指出该文献签订的背景。

2018-06-22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丘逢甲的《离台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材料二

材料三2017年5月15日,蔡英文执政将满一周年,台湾多个“独派”团体举行座谈会,要求蔡英文在国际上宣示“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制定“反并吞法”杜绝“中国侵蚀台湾主权”,并“以台湾名义”走上国际、参与国际组织

—摘自网络

2018年3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它宣称,美国的政策应当允许美方所有层级的官员访问台湾,允许台湾高阶官员在“受尊敬的条件”下来到美国,与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务院的高官会见,并鼓励台湾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在美展开业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上述议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如获通过实施,将对中美关系及台海局势造成严重干扰

—摘自《凤凰网》

回答:

(1)请你判断材料一的《离台诗》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

(2)从材料二的这首诗中,你能感觉到作者的什么情结,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3)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

(4)据材料三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有哪些?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2018-06-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由于中国人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材料二中蒋廷黻的观点。

(3)写出甲午战争期间三次战役的名称。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2018-06-13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