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从420万英镑涨到840万英镑,几乎翻了一番。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B.改革开放政策促进
C.双方贸易地位不对等D.中国市场还不够开放
2023-02-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士大夫不再沉浸在“天理”的探寻之中,而是以满腔的热情去研究世界以及边疆的史地之学。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弱化B.社会现实环境的推动
C.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尽管采用满汉并用的政策,但实权却掌握在满洲官吏手中,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汉人排斥满族的“大汉族主义”情绪。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封建统治的“稳定”,肆意干涉地方政务,地方要员也“扶洋自重”。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国内一些持巨资的买办、商人在地方投资设厂,使得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对地方依赖。作为封建王朝支柱的八旗军腐朽不堪,面对地方起义,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湘军、淮军镇压。

——马淑娴《略析晚清中央体制变化的动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央集权走向崩溃的原因。
2021-03-0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
2021-01-08更新 | 426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6 . “……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
A.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B.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
C.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7 . 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即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
A.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B.反映了平等与奴役的外交关系
C.体现王道与霸道外交观念的差异D.是当时的国际秩序的合理体现
8 . 邮政作为社会交往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璞鼎查在香港设立皇家邮局,随后在五处通商口岸设立分局,这是列强有计划地在中国设置“客邮局”的开端,表面是为满足侨民通信需要,其实是为满足其“远东中国政策”。

——据刘波《清末“客邮”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   近代邮政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与每一个历史事件紧紧相连。

1898年9月,光绪帝发布谕旨,要求各地设立邮政分支机构,酌情裁撤驿站,以便利商民通信。

1916年1月,北京邮政总局通令,将邮政日戳改为“洪宪元年”,同时印制“洪宪”纪念邮票。

1932年1月,北平邮政管理局宣布,以后凡邮寄包裹及信件,均加盖“不买日货,不卖日货,不运日货”等字样。

1949年2月,军方代表宣布对原北平邮政实行正式接管并着手恢复业务。与此同时,标志旧政权的中华邮政邮票一律停用,改贴华北解放区邮票。

——据修晓波《邮政史话》

材料三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物,邮政部门往往专门发行特种邮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客邮局”在中国出现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列现象发生的背景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张,阐明对该事件进行纪念的理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我看来,英国一直竭尽全力忘记它与中国打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事实,在英国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上看不到鸦片战争的内容是十分可能的。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在谈到香港和英帝国在东方的管辖范围时,就不再提及鸦片战争……1997年香港移交时英国高官的告别演说,也对鸦片和为鸦片打的那两场战争只字不提。”

——英国学者茱莉亚•拉佛尔:《鸦片战争》

“英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心胸去反思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否应被列入英国中学历史教纲,本质上是英国社会对过往黑暗历史如何反省的态度问题。”“列入教学大纲的内容,代表着被政府定义为重要的、有必要学习的知识。”

——英国华裔社会学者何越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用中文撰写一份致英国教育大臣的建议。要求:有自己的观点且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1-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使馆驻兵权
2019-11-04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