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0-09-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思考】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3 . 近代,列强入侵,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不割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刘卫川《鸦片战争前后差异》

材料二   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美速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迫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美追欧,旧邦新”已如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100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红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它尤其给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以深刻的影响。这场运动使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到强、清朝统治的反动车质。使资产阶先进分子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反力,认试到对国民逊行思想启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把近代思想启蒙途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回思想启常的关系,生动地体现了亡与启蒙之间相精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美系


(1)根据材料一、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闻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该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2020-04-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4 . 某校开发了《齐鲁史话》校本课程,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关注山东新发展。阅读课程中的相关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山东


材料二   近代山东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98年,他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修筑了胶济铁路.

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

1918年,因为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国内掀起了“五四运动。

1921年,王尽美、邓思铭参加了中共“一大”,山东成为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在山东建立鲁西、鲁南等抗日根据地,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发生在山东境内。1947年5月,华东人民解放军在孟良的取得重大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材料三   现代山东

1956年,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有企业。……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田合作,加速了张裕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摘编自《张裕公司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幅地图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及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发展的基本线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裕公司发展变化的背景。
(4)为了完善《齐鲁史话》校本课程,你认为还应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2020-02-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抽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

——摘编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的一篇文章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战争使中国令“环球心折”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   义和团……今虽败师逐北,溅血横尸,然其“勇”之一字,未尝不轰全球人之耳,电全球人之目也。外人于此,则平日倡兵力瓜分、和平瓜分之议,或涂红圈绿线于支那(中国)地图谓某地为某国势力范围之企图,亦未胆敢如前之猖獗耳!

——张枬《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

材料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综合材料二、三简要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019-12-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2019-12-1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统招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南京条约》的部分条款。

款序内容
第二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第三款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第四款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元偿补原价。
第五款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偿还。
第六款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元,大皇帝准为偿补。
第十款进出口税费双方“秉公议定则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摘编自王瑞成《条约制度与沿海边缘社会》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任何一次中外冲突都会导致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义和团运动也不例外。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并根据《辛丑条约》又与英、美、日分别订立通商条约。这些条约,大大发展了不平等条约体系,将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强由攫取条约特权,进而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实施全面控制。与此同时,由于义和团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列强又不得不吸取教训,有所顾忌,对某些条约特权采取谨慎态度,如在传教特权、领事裁判权等方面作出让步。

——摘编自李育民《义和团运动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条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二,说明义和团运动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
2019-09-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日本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   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


请回答: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理由。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些合理与不合理要求?(要求概括,不得照抄原文)简要谈谈你对这份“和约”的看法。
2019-09-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中图甲,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材料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选取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主题1】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主题2】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下图是日本部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采用的一幅日本军人1937年12月在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


(3)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年日军拍摄这幅照片的意图。谈谈你对日本部分中小学教科书采用这幅照片的看法。
2019-03-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绿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