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05年8月,经孙中山黎仲实介绍,何香凝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第一位女性会员。这表明何香凝女士
A.成为同盟会创始人之一B.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C.开启了女性革命的先河D.接受了反帝反封的主张
2020-12-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虽然认可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的合理性,但他又认为过分的内部竞争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利益受损。对此陈天华也说∶"吾侪求总体之自由者也,非求个人之自由者也。"二者认识形的主要背景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清廷统治的腐朽
3 .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晚清自救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
C.社会改造的需要D.全盘西化的需要
4 .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观,即把个人“权利与义务”和国家自主、民族独立联系起来,并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表明革命派
A.提升了人们的价值取向B.维护了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C.摧毁了传统的伦理道德D.促进了国人民族观的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造反,城市市民常常成为农村反抗的对象。而到了20世纪初,民变常常城乡互动,其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而且彼此呼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B.清政府损害了城乡民众的根本利益
C.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D.城市与农村社会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2020-03-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0届高三3月在线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指出:武昌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省,自有历史以来, “成功未有如此之速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立宪派支持革命运动B.列强向封建政权施压
C.清廷统治根基已松弛D.革命派斗争目标明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鞑虏”主要是指
A.全体满洲人B.所有少数民族
C.满清王朝D.帝国主义侵略者
2019-12-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根据如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9 . 同盟会成立后,《民报》第12期临时增刊《天讨》,以赠购阅全年读者,篇首插图有《为过去之汉好变相图》:曾国藩翎顶头面加蛇类之身,左宗棠翱顶头面加兽类之身,李鸿章翎顶头面加鱼类之身。此外,另有岳飞游池州翠微亭图和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等图画四幅与之相对。这表明
A.新式报刊主要致力政治宣传
B.同盟会有浓厚排满革命色彩
C.政府难以控驭混乱社会舆论
D.民国肇始力求恢复历史正统
2019-10-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长治市高三九月份统一联考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2019-08-24更新 | 2277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网上)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