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黄兴、陈天华、宋毅仁领导的华兴会,蔡元培、陶成章等领导的光复会等团体。这些团体的出现
A.促进了清末“新政”的开展B.标志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C.适应了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D.推动了国内留学教育的发展
2 . 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虽然认可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的合理性,但他又认为过分的内部竞争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利益受损。对此陈天华也说∶"吾侪求总体之自由者也,非求个人之自由者也。"二者认识形的主要背景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清廷统治的腐朽
3 .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2020-10-23更新 | 150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在此之后,“有识之士”领导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020-08-13更新 | 410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2019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8周年,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辛亥革命是由哪一政党领导的?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本题目为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20-05-01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文旅综合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1A)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020-01-17更新 | 711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3届四川省双流市棠中外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2019-08-24更新 | 2276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07-17更新 | 732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6年冬,同盟会召集会议讨论革命旗帜的设计方案。与会代表提出了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象征十八行省的十八星旗、象征天下大同的井字旗等若干方案。这些方案的提出表明
A.国家与民族的观念至上
B.各地革命理念趋同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清朝统治分崩离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