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南京所订的《中英条约》不过是战后新邦交及新通商制度的大纲。次年的《虎门条约》才规定细则。我们要知道战后的整个局面应该把两个条约合并起来研究。我们应该注意的有下列几点:第一,赔款二千一百万两(银圆);第二,割香港(岛);第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第四,海关税则详细载明于条约,非经两国同意不能修改,即所谓的协定关税;第五,英国人在中国者只受英国法律和英国法庭的约束,即所谓的治外法权;第六,中英官吏平等往来。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李鸿章屈服于日本的压力,于1895417日与伊藤博文等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是:(一)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四)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五)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英国侵华的主要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初,共和革命影响日益扩大,“出保皇党(立宪派)入革命党者,不可以千数计”。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以民主共和为目的的革命闭体。这表明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开始B.辛亥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C.推翻清政府成为各界共识D.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扩大
3 . 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虽然认可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的合理性,但他又认为过分的内部竞争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利益受损。对此陈天华也说∶"吾侪求总体之自由者也,非求个人之自由者也。"二者认识形的主要背景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清廷统治的腐朽
4 . 下表是20世纪初我国知识界中部分革命组织的发展简表。这些革命组织的成立
A.推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B.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意义
C.促进了清末“新政”的启动D.表明革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020-08-13更新 | 410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导致该词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薄弱B.政府加大报刊审查
C.“预备立宪”的推行D.革命缺乏政党领导
7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
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D.民主和科学
8 .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为秦末二十余国争”,为避免这种情况,革命党人采取的行动是
A.发动武装起义
B.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C.成立中国同盟会
D.发展资本主义
2018-12-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年级历史试题
9 . (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018-12-1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
A.组建临时政府
B.筹建同盟会
C.策划武昌起义
D.成立兴中会
2018-10-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