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04年8月,孙中山的《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向美国人民的呼吁》,要求“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据此可知,此时孙中山的核心诉求是
A.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B.推翻清王朝,创建新政府
C.提出三民主义思想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021-01-03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文物作为直接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图可作为直接史料研究
A.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共进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4 . 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图中的①②应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
D.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纵观晚清历史,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审时度势的能力,容纳各方的明智与气度。所以,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以下属于被上层逼迫出来的有
①“预备立宪”   ②同盟会成立   ③保路运动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6 .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有人评价他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作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有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提出了三民主义
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以俄为师,创立黄埔军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020-08-13更新 | 410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得。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之时,反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几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据孙中山的这段话,判断讲话的时期是
A.创立革命政党之时期B.建立中华民国时期
C.为民主共和斗争时期D.促成国共合作时期
2020-06-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列书籍按其在中国出版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B.④②①③C.③④②①D.④①②③
2020-05-15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11年,革命党人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我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汝体吾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随后他投入的战斗是(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四川保路运动D.护国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