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月初政府大批逮捕学生, 促成了这个大联合的形成,而且上海及其他地方 的商人、工人也开始用罢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条对抗政府的联合阵线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事件发生以后所显示的,是一股被日本及中国政府所忽视的全新 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另一大因素,特别与抵制日货和商人罢市有关,是中国和 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与日本在利益上存在的冲突。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向纵深发展,12 20 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 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 号召学生“把反日救 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 12 27 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 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联合阵线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 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
2 . 如表是《新青年》第7卷(1920年5月1日)中关于劳工状况调查的部分文章的作者和篇名。据此可知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昆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许元启唐山劳动状况(二)杨窿陶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高语竿芜湖劳动状况

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B.工人阶级的影响力提升
C.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中共早期组织已经成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从19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国民大革命推动思想解放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D.共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纪念大会上讲道:“(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次大会纪念的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西安事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2021-06-08更新 | 8712次组卷 | 8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对屈原的阐释起于西汉,逐渐塑造起忠君的形象。1920年郭沫若在新诗《湘累》中将屈原刻画为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人”的形象;1941年,他称屈原为“伟大的民族诗人”,以崇高的殉国精神从容就义。影响郭沫若对屈原形象刻画的因素有
①传统价值观念       ②思想解放潮流       ③纲常礼教思想       ④民族精神觉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4-07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强调新旧、中西文化水火不相容。五四运动后国人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明显舒缓,不再有人重提“文化危机导致亡国灭种”类似的“危言”。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主要得益于
A.民主与科学的洗礼B.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族主义运动高涨D.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2021-03-27更新 | 873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历史试题
8 . 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主要体现了
A.满汉差异的淡化B.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夷夏观念的消亡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2020-12-26更新 | 270次组卷 | 7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出现不同观点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