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记者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中写道:“穿过遍地沙尘的河北原野,途径山东人口稠密的村庄……沿途各处,他们留下了部分战士动员并加入由农民、教员甚至爱国的地主组成的地方抗日武装。”贝尔登的说法可以印证
A.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B.国共合作推动了抗战最终胜利
C.全面抗战路线激发了民族意识D.敌强我弱形势下战术的灵活性
2 . 七七事变后,藏族僧俗民众闻讯高呼“驱彼倭奴,还我故土”,并组成“西康民众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如图)奔赴重庆及各大战区。这些史实生动地证明

重庆抗敌后援会为欢迎“西康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全体而拍摄
A.七七事变是抗战的开端B.藏族民众成为主要兵源
C.华夷观念仍未彻底消除D.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起来
2021-06-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某同学搜集的一部分材料,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A.解放战争B.国民革命C.土地革命D.抗日战争
4 . 如图为1937年9月《救亡漫画》(上海)创刊号封面上的一幅作品一《全民抗战的巨浪》。高举刺刀、手榴弹和拳头的中国抗日军民被比作“巨浪”,在水中挣扎的野牛般的日寇即将被“巨浪”淹没。该作品创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军民团结抗战信心B.突出敌后战场的重要地位
C.表彰百团大战胜利成果D.说明日本法西斯即将灭亡
5 . 下图所示是《抗战漫画》第九期上吕蒙创作的作品《我们的阵容》。该漫画意在表达
A.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效B.全民抗战的高涨热情
C.侵华日军的兵力较少D.持久抗战必胜的决心
6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将从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革命委员会。这一名称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社会性质的变化B.革命性质的变化
C.革命任务的变化D.政权性质的变化
2021-01-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五四时期,中国学术界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复兴传统文化却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除沦陷区外,“西化”、“民主”、“科学”等词的使用频率锐减。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需要B.民主科学作用日益弱化
C.西方文明弊端开始显露D.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2021-01-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在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地奋斗下去,……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着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地区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㈡取消一切为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㈢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㈣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阐述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的不同。
9 .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由此可知,毛泽东
A.确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B.展现了崇高的民族主义情怀
C.依据社会性质变化改变斗争策略D.制定了新的民主革命纲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