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5 道试题
1 . 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D.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2 . “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推测中共代表林伯渠发表这篇谈话的背景
A.四·一二政变后B.卢沟桥事变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D.解放战争爆发后
2010-05-31更新 | 4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生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 心,
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2009-11-15更新 | 126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潮师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