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从1872年至1949年前后历时77年,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1912年史量才接手后,以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为办报思想核心,深受百姓欢迎。九一八事变后,《中报》由之前的中立立场转为倾向民主进步,批评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和内战政策,发表宋庆龄国民党不再是一个革命集团的重要宣言。1932年为反对国民党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立主抗日救亡,连续发袁3篇《剩匪与造匪》的重要评论,激烈批评国民党的相关政策,引发国民党当局的不满,被禁止邮逸,史量才被特务暗杀。

——摘编自代安娜《<申报>教育新闻的内容、特点与作用研究》


请根据材料和中国近代1912-1949年的相关知识,以《申报》记者身份,任选一则时事要闻,自拟标题撰稿并加以评论。(要求:主题鲜明,史实充分,评论需有理有据。)
2022-01-21更新 | 580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完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2022-01-1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40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时间1931年11月1934年10月1935年10月1937年9月
主要史实成立于江西瑞金撤离江西苏区转移至陕甘苏区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而发展
B.见证了国共从合作到对峙到再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发展的历程
D.反映了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
2022-01-15更新 | 138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试历史试题
4 . 1935年,中共中央通过共青团号召广大青年:“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该号召旨在
A.配合红军战略转移B.壮大联合抗日力量
C.培养革命骨干力量D.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2022-01-14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40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5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等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在(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缓解后方的经济困难
C.进一步孤立国民党势力D.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7 .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38年3月国民党通过《战时土地政策案》,提出地租额不得超过地价百分之七的战时土地政策大纲。这些做法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满足了农民的迫切要求
C.推动了国共的二次合作D.顺应了社会矛盾的变化
2021-12-18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8年,中共广东省委号召广大青年“到前线去,到军队中去,到敌人的后方去,参加自卫团,参加壮丁队训练,巩固和增强前线战斗的力量。”这一号召
A.有利于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B.动员了广大青年开展土地革命
C.体现了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D.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做了准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政权的组织结构来说,“三三制”原则规定了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在这个政权组织中的人数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在边区各级参议会和政府的选举中,许多其他党派人士、开明绅士、工商界人士、知识分子及社会名流均有机会当选,参与政权管理。这一原则
A.表明边区政府属于工农民主政权
B.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
C.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D.实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型
10 . 1937年9月30日《申报》报道:“此次(上海战区第十五集团军)五十一师夜袭大捷,其勇敢机智,实令国人内心振奋。此非仅前方军人之光荣,亦是全体国民之光荣,其赫赫战绩必将鼓荡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敌斗志。”该报道
A.反映抗战以来的首胜B.表明正面战场击退了沿津浦路南下日军
C.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2021-11-21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