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1 . 外交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是怎样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1-01-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91德国突袭波兰194558
苏德战场1941622德国入侵苏联194558
太平洋战场1941127珍珠港事件194592
中国战场1931918九一八事变194592
苏联对日作战194588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92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
2020-1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3 . 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材料二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材料四   1948—1949年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3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五四运动的影响,说明其“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挽救革命的举措。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世界地位。
(4)据材料四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倒台不可避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
2020-10-1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必修)
4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要事迹(活动)摘选


——据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整理

材料二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不仅会议本身坚持从国情出发,实现了同危害已久的“左”倾指导方针的决裂,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且经过近20年的实践的检验,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证明这次会议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遭受严重挫折走向新的振兴的良好开端。

——张寿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特点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的提示,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并用一句话对这些贡献加以概括。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现的伟大转折。
5 . 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10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指出: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材料中“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又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



(2)请你为它撰写说明词。(包括事件名称、时间、地点、历史意义等)

材料三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纪念抗战胜利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国虽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耽误了对保持战争所必须的改造和改装。因此没有新式速射炮,以致被日本的速射炮所压倒。另外,因为装备不良而未能按规定速度行驶,弹药的储备也不充足,在海战时苦于弹药的缺乏。

       ——【日本】藤村道生《日清战争》

甲午战时,清廷内部矛盾甚剧,翁(翁同龢,光绪帝的老师)李(李鸿章)不和,已尽人皆知,而宫中帝后矛盾的暗争更烈。这年慈禧太后欲庆六旬大寿,提出海军经费,大修颐和园。及朝鲜事起,慈禧即主从速和解了事,以免耽误她大举庆寿,广受贡献。光绪帝已亲政,倾向主战。慈禧不悦,更形矛盾。

       ——《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

材料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法西斯先后投入其陆军总兵力的90%,以及海、空部队的大部,将战火扩大到华北、华中和华南。……即使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总兵力的60%以上及相当数量的空、海部队仍被钳制在中国战场。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其在海外的军队共365万人。而在中国战场即为200万人,占5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材料三 经过艰苦谈判,1943111日,美国、英国与中国分别签订了新约,结束了中国与这两个西方大国在法理上的不平等地位。

194535日,美、英、苏、中四个发起国联合发出了邀请各国参加旧金山会议的请柬,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626日签署《联合国宪章》时,中国因最先进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而被列为第一签字国,并被允许使用中文签字。在这次会议上,中文被确定为联合国使用的五种语言之一。自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确立下来。

       ——《甲午之败的国民性反思》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你认为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8-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9月到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整理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联盟国家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活动,先后举行3次首脑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发布了《开罗宣言》《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波茨坦公告》。最终,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建立了联合国。

——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这些外交活动给人类历史带来的重要影响。
2020-10-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

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根据所学谈谈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12月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的抗8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方面的重要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这两个公报的发表对中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意义。
10 . 古今中外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前大清帝国致信沙皇俄国蒙古文书信:大清国皇帝之旨,颁给俄罗斯察罕汗(沙皇)。自前以来,尔之国人,住在尔地,未曾进入我方边界惹事骚扰,故边疆民众,皆太平安好。后尔之俄罗斯人,进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众妻儿,扰乱不止,为此朕本应即派大军,前去征讨。然念历年之彼此和睦会被破坏,相互斗争,以至边民困苦,故不忍发兵征讨。曾降谕旨,撤回尔之俄罗斯人,勿生事端。然尔却愈加派俄罗斯人,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朕仍不忍即刻征讨,只派官兵,截断尔俄罗斯人之行路,收服恒滚之俄罗斯人,不杀而豢养。观尔之俄罗斯人,并无停止滋事之势,故兹派兵征讨雅克萨。

——蒙古文《颁降俄罗斯察罕汗之敕书》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夕,斯大林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颁发了第227号命令:

“德国占领军正冲向……企图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粮食的北高加索和库班河流域,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我们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粮食的产粮区以及年产100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我们每放弃一寸土地都将极大加强敌人的优势,极大地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令》

材料三   在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八路军和朱德、彭德怀等:

江午电敬悉,据报传来,……任欣慰,袭敌侧背,断其连络,收效甚大,希更发动民众,扩大行动,使敌有后顾之虑则于战局更有裨益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七八七0421》

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除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以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百团大战历史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克萨战役发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在上述致电中所表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2020-09-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