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军民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约占日军在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

日本投降前夕海外兵力的分布情况


材料二美国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惠秋说,中国与美英苏等国一起参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包括《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的制定,中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标志着战后国际秩序的最终确立,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集中体现,其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中国、法国、苏联、美国、英国。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继业等《中国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值得永远铭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帝退位诏书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一一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一中提供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3)谈谈你对“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认识?
2020-12-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新华网快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决议中把9月3日确定为纪念日的认识。
2020-12-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中华民族、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使我们)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著《农民抗战的发动》

材料二然而,这场战争是以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为对手的战争,不是以蒋介石政府为对手的战争,因此,即使汪精卫投降,即使蒋介石本身也动摇,但中华民族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德战争都是以政府为对手的战争,因此,打败了敌军,就挫伤了敌方政府的战争意志,变成日本的胜利。但在以民族为对手的战争,即使在个别的战斗中战胜几百次,只要挫伤不了民族抗战的意志,就不能取得战争全局的胜利。

——[日]井上清著《日本历史》

材料三   欧洲各国以工人为主的各阶级人士组织了各种协会,以游行集会、罢工、抵制日货等方式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向中国赠送了大量药材等物品并派出救护队……从1937年至1944年,美、英、法等国向中国贷款分别约10.478亿美元,1.5亿英镑,10.3亿法郎。全国抗战的头四年,对华主要援助国是苏联。苏联共贷给中国国民党政府4.5亿美元,以供其购买苏式武器。

——龚书铎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四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由于美国的推荐与支持,中国作为与英、美、苏并列的四大国之一领衔署名。随后,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并于1943年11月代表中国政府前往开罗参加中、英、美三国首脑会议,共同商讨对日作成事宜,并发表著名的《开罗宣言》,这是中国政府首脑第一次出席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重要的影响。

——江沛著《世界化进程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全面侵华对中国民众的影响,并就中共的抗战路线进行说明。
(2)据材料二,比较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之处。以抗战史实证明材料二最后一句话的正确性。
(3)据材料三、四,谈谈对“世界化进程中的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
5 . 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追求民主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10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指出: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材料中“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又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



(2)请你为它撰写说明词。(包括事件名称、时间、地点、历史意义等)

材料三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纪念抗战胜利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

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根据所学谈谈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则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而就清王朝的衰败和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获得的新力量来看,战争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459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其中说: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照样会爆发”的原因,并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在鸦片战争与抗日战争中一败一胜的历史中能得出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要简表

战场战场概况
中国战场
(1931—1945年)
中国抗战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彻底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先突破中间(中国)后打两头(苏联和太平洋、东南亚等地)的军事战略部署。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60%到70%,最高时达94%以上。直到日本投降前夕,日本在海外兵力的56%仍是用于侵略中国。
苏德战场
(1941一1945年)
1941年夏秋间,苏联从远东军中调往西线的兵力共有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1700辆坦克,1500架飞机,约占远东军兵力的一半。1942年5月,苏军仅从远东方面军就抽调了8个步兵师支援西方战线。斯大林认为,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苏联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太平洋战场
(1941一1945年)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应英国的请求,中国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丘吉尔认为,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摘编自于沛《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2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020-06-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形象的变迁



(1)以上图片涉及近代中国革命哪两个历史时期?图2、图3、图4分别反映近代中国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图5、图6中的中国形象产生于怎样的背景下?
(3)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形象的变迁的看法?
2020-08-20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