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2 . 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以俄中为例,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的革命道路。两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021-08-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2019·全国·高考模拟
名校
3 .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三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019-02-17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但是我国仍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为什么我们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下列表述中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学以致用B.知耻后勇C.居安思危D.闻鸡起舞
2020-0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许多春联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6 .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昌起义》《平原游击队》《北大荒》《钢铁战士》等电影风行一时。这说明当时的电影主题是
A.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革命战争和工农生活
D.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2018-09-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说明了
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不居于领导地位
9 . 1949年10月,大陆尚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有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体现出
A.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B.新生政权建设任重而道远
C.祖国完成统一的艰难性D.政协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10 . 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

材料一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是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国歌名为《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以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材料四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式决定将原来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由此国歌歌词是否要修改的问题也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讨论话题。对此,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2009年政协会议上直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迎来幸福的今天,那段历史不可磨灭,需要我们永世铭记在心。我认为歌词没有过时,也没有更好的词语能代替它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清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结合史实说明其意图是否实现?

(2)结合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国歌?

(3)结合材料四,说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有何意义?

2018-03-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