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5-1959年,中国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斯里兰卡、柬埔寨、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建交,这种外交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一边倒”方针的实行B.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5——1959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接受
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中国促进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2022-10-16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列关于新中国各时期外交说法正确的是
A.“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B.1954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4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外交(     

时间

外交成果

1954年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印、缅三国发表联合声明,正式接受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彼此关系的准则

1956年

中、尼两国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尼泊尔之间的通商和交通的协定》。该文件重申双方达成的“五项原则”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72年

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双方愿意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A.呈现出务实自信特点B.推动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消除了意识形态差异D.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上说,我们可以在会上提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以及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利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这一言论表明(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B.亚非国家普遍厌恶美国
C.周恩来主张“求同存异”D.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
6 . 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亚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立足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参与的两次多边外交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霸权行为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与会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要求截减军备,禁止生产、试验使用核子和热核子作战斗武器等。该宣言是为了
A.应对美苏冷战的威胁B.建立世界维和机构
C.实现亚非国家的独立D.阻止世界大战爆发
8 . 尼泊尔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指出:“尼泊尔支持一切民主原则,并希望在和平自由和国际友谊中生活。”同时他认为尼赫鲁总理和周恩来总理所宣布的五项原则是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正当办法可以作为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的真正基础。以上论断是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与包容性B.切实推动了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9 . 20世纪50年代,对于即将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积极准备了方案,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洲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新中国
A.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B.奉行了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2021-02-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疑”。这次会议(  )
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B.消除了各国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加强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
2021-02-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