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955—195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     
建交时间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建交国家
1955年8月1日尼泊尔1958年7月9日柬埔寨
1956年5月3日埃及1958年8月20日伊拉克
1956年8月1日叙利亚1958年12月20日阿尔及利亚
1956年9月24日也门1959年2月4日苏丹
1957年2月7日锡兰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接受
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中国促进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2022-11-25更新 | 895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摘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求同存异”方针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什么?
(3)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022-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米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独立自主C.不结盟D.求同存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独立召开的一次会议,它标志着亚非国家走上了团结、自立、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美国的唆使和破坏,一些与会国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新中国,攻击和污蔑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企图以此在会内掀起反华逆流,制造猜疑和分裂气氛,进而使会议不欢而散。与此同时,一些主张中立的国家和参加军事集团的国家在会议上也产生了针锋相对的争吵,导致会议陷入僵局,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以其政治家、外交家的敏锐眼光和宽阔胸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代表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摘编自杨晋辉《论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

材料二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这个多边国际舞台上,牢牢地把握和平外交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和平外交的姿态。依托印度和缅甸作为万隆会议的发起国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的双重身份,共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外交话语的传播和实践;充分尊重亚非国家要求和平、要求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强烈诉求,积极回应周边国家的期望和关切。由此,新中国向国际社会尤其是亚非国家充分展现了敢于承担国际责任和发挥大国作用的国家形象,有力地改变了西方舆论对新中国的妖魔化。通过万隆会议,新中国进一步强化了自己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认同,强调中国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突出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共同点。

——摘编自张屹峰《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同”与“异”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隆会议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上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2-01-02更新 | 439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A.增强了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B.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C.标志了全体亚非国家的独立D.消除了亚非国家的差异
7 . 推动新中国参加下表所列国际会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参加时间参加会议或组织名称与会国家数量
1949年11月亚澳工会代表会议14个
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和平会议
37个
1954年日内瓦会议5个
1955年万隆会议29个

A.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迎来建交新热潮
C.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D.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万隆会议上,当中立国领导人印度总理尼赫鲁被亲西方国家攻击而异常愤怒时,周恩来灵巧地避开争论,重申求同存异的主导思想,建议把有些人不喜欢的“共处”改为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共处”。周恩来的这一做法
A.适当孤立了亲西方国家B.在妥协之中绝地反击
C.鼓励了西方国家的参与D.灵活处理了会场矛盾
9 .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与该言论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是
A.周恩来日内瓦会议B.周恩来26届联大
C.周恩来万隆会议D.乔冠华26届联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统计,万隆会议之后的37年间,亚洲、非洲和其他大洲的83个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建立了主权国家。这说明万隆会议
A.推动了我国外交的新发展B.促进了亚非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C.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秩序D.利于推动世界民族的独立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