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22-23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发表演讲:“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这一讲话(       
A.确保了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B.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和传播
C.表明中国已摒弃意识形态斗争D.反映中国反对资本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
2022-11-26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955—195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     
建交时间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建交国家
1955年8月1日尼泊尔1958年7月9日柬埔寨
1956年5月3日埃及1958年8月20日伊拉克
1956年8月1日叙利亚1958年12月20日阿尔及利亚
1956年9月24日也门1959年2月4日苏丹
1957年2月7日锡兰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接受
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中国促进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2022-11-25更新 | 895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培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某一时期,国际社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在此形势下(       
○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协调相互关系,通过合作谋求发展并巩固独立;
○如何在世界性和地区性事物中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在大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中表达中小国家的需求,维护中小国家的利益;
○如何继续推进民族解放运动,壮大“第三世界”的力量。
A.亚非会议召开B.联合国成立C.不结盟运动诞生D.区域集团化兴起
4 .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会议,以“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普合作,探讨和促进相互间的共同利益,建立和增进友好睦邻关系”,并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各国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该会议(  )
A.将民族独立与改革国际旧秩序相结合B.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C.促进了西方主导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
2022-03-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独立自主C.不结盟D.求同存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上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22-01-02更新 | 43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肇庆市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A.增强了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B.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C.标志了全体亚非国家的独立D.消除了亚非国家的差异
8 . 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亚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立足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参与的两次多边外交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霸权行为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独立的亚非国家已有30多个。这些国家都面临着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重任,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19544月,印尼总理首先倡议召开亚非会议。19554月,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举行,有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万隆会议被认为既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战后世界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又标志着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引申和发展为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出的求同存异、平等协商、和平共处、谋求合作的万隆精神",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万隆会议得以成功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通过的意义。
2021-07-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一位旅居西德的华人回忆,很多年来,每天一早出门,都会看到门前堆着许多垃圾。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家门口变得不再有垃圾,社区警察对他的态度也变得亲切起来;一些生活在南非的华人也表示,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事例折射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
A.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B.发达国家治安的改善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非政治合作的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