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这说明万隆会议(     
A.有助于结束意识形态的制约B.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
C.利于发展与中东的友好关系D.否定了“一边倒”外交的合理性
2 . 阅读中国与部分国家的贸易额简表。1956年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中非贸易额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
1950年1214万美元313万美元
1956年4865万美元4032万美元

A.中苏矛盾增多、关系完全恶化B.万隆会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认同感
C.发展中国家间经济互补性极强D.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022-03-1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推动新中国参加下表所列国际会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参加时间参加会议或组织名称与会国家数量
1949年11月亚澳工会代表会议14个
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和平会议
37个
1954年日内瓦会议5个
1955年万隆会议29个

A.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迎来建交新热潮
C.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D.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4 . 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亚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立足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参与的两次多边外交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霸权行为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新中国
A.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B.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D.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6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7 . 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时间建交国家
1955年尼泊尔
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7年斯里兰卡
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9年苏丹、几内亚
A.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著作中描述:“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能够反映当时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B.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
C.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受到美苏冷战对峙局势威胁
D.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世界大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
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
D.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
10 .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这些“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包括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