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前制定的方针是: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我国政府即将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一位旅居西德的华人回忆,很多年来,每天一早出门,都会看到门前堆着许多垃圾。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家门口变得不再有垃圾,社区警察对他的态度也变得亲切起来;一些生活在南非的华人也表示,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事例折射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
A.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B.发达国家治安的改善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非政治合作的深化
3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启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改变的外交方针及其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1-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为某次会议的召开发了一封电文以示祝贺:“值此……会议召开之际…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贡献。”这次会议主要意义在于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捍卫了亚非民族尊严
C.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第二次是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得益于
A.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改善
B.联合国大会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改善
D.万隆会议中日邦交正常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些现象说明
A.“一边倒”利于我国外交发展
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各国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2019-07-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
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
2019-05-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8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2019-01-30更新 | 3141次组卷 | 7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如下图)本是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

材料二   据说美国组织对中国进行围堵……会议开始时,许多代表赞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不久,伊拉克的发言人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绕道缅甸而来的周恩来总理作了“求同存异”的回应……误入歧途的会议在妥协中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凤凰大视野》


(1)请举出当时我国影响“布拉吉”广泛流行的重大外交活动,并据此归纳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红色中国在万隆会议受到责难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政府为“求同存异”观点所作的铺垫。
2019-01-24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麻江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发言说:“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放烟幕。”在此次大会上
A.新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会
C.新中国所提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D.新中国顺利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