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律延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

材料三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说明制约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因素。
2021-11-14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对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文明互鉴的友好关系;中国同欧洲、美洲等的关系也展开新的画卷。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积极深化与扩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注重扩大同世界其他国家利益交汇点
D.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1-08-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陆良县中枢镇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

——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

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浙和新的历史任务。

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种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

——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
2020-07-11更新 | 1921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在俄罗斯莫斯科关系学院,习近平指出:“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阐明了
A.中国梦即为世界梦B.中国外交的目的|
C.中国主张和平崛起D.中俄关系的和谐
5 .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019-12-04更新 | 705次组卷 | 50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A.始终坚持不结盟的政策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与他国的政治合作增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76年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巨额经济援助,其中很多项目都是无偿的;1978年后中国政府逐步减少了无偿援助的规模,更多地采用租赁经营、合资经营等合作援助的对外援助方式。这一变化
A.主要由于当时国民经济形势恶化
B.有利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建设
C.表明中国外交基本政策发生变化
D.导致中国外交环境开始变化
8 . 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这表明我国处理国家关系
A.实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B.坚持发展睦邻友好原则
C.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D.以发展多边外交为宗旨
9 .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C.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10 . 下列是中苏中俄不同时期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见的图片。这两次会见表明中国(     

     1950年斯大林会见毛泽东                           1989年邓小平接见戈尔巴乔夫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基于国际形势变化改变和平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