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1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20世纪50~70年代初﹐朝鲜、印度支那既是两大阵营较量的场所,更是中美对抗的战场。70年代后,苏联与伊拉克、叙利亚等西亚地区国家缔结友好条约,与此同时,美国也加大了对西亚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干预。”"据此推知,该学者意在强调
A.冷战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B.冷战是美苏合作基础上的对抗
C.美苏中关系决定了亚洲冷战热点地区转移
D.冷战使美苏具备共同国家利益
2022-05-24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2 .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和北约东扩。

材料一   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反映美国垄斯资本帝国主义趋势,在战后主要表现为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这也正是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其他的统治阶级代表很多话语的真意一美国有权领导世界。美国所有的外交手段力量:陆军、空军、海军、工业还有科学都被征用以服务于外交战略。为达这一目的,多如牛毛般广泛的拓张计划已经开始开展起来,并通过外交手段、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海空军基地系统、军备竞赛和最新式武器研发实施。

——摘编自【苏联】诺维科夫《战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的转折时期,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国际政治发展方向尚未明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紧张对峙已不复存在,但是危及世界和平、导致国际形势紧张的因素并未根本消除。美国为维持其霸主地位和促进世界格局的单极化,竭力推动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大事,必将对当代国际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1994年,北约正式提出东扩;1999年,北约完成第一轮的东扩行动:200211月,布拉格峰会确定了第二轮东扩计划。北约东扩的首要目标是限制俄罗斯的能力,确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欧洲安全格局。

——摘编自林少航《北约东扩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了实现其外交战略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原因。
3 . 冷战时期,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说:“国家一旦处于危险中,社会凝聚力自然提升……正因如此,美国应该尝试‘总体外交’一政府所有部门,不论是商务、劳工还是传媒,都自愿付出努力来成就外交事务。就国务院而言,总体外交意味着要更好地整合外交.军事和经济战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性理念,从而坚决遏制敌人的挑衅。”可见,美国的外交战略主要是基于
A.国家实力B.意识形态C.民族利益D.文化传统
2022-05-2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4 .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警告说:“如果全面战争再次爆发……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容易被毁灭的国家……美国及其盟国以及苏联及其盟国,在实现正义而真正的和平及终止军备竞赛上,拥有共同而深刻的利益。”这主要说明美国
A.在美苏争霸中转为守势B.希望与苏联在核问题上和解
C.对国际形势存在着误判D.加强对苏联遏制以取得优势
2022-05-24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1950年4月20日,杜鲁门向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全体会员发表演讲时指出:“务必尽快将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自由力量吸引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真理运动中来,以便让更多的爱好民主自由的民众能够倾听到来自我们的和平之声。"这表明美国旨在
A.倡导建立新的国际秩序B.扩大领导世界的影响力
C.改变美苏争霸的被动地位D.借宣传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2022-05-23更新 | 480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10月。尼克松上台之后推行对苏缓和,美国对苏粮食出口量得到大规模提升。除了卡特政府期间短暂的中断外,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出口一直延续至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美国在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中采用“联系战略”,将经济议程与其它议程联系起来,通过相互“挂钩”的方式以绑定经济交易和政治交易。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至1984年时,能源出口的收入已经占到了苏联外汇收入的54.4%。之后苏联的外汇甚至有三分之二要依靠向西方国家出售石油;而与此同时,粮食已经占到苏联进口商品的四分之一。“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

材料二   19858月,里根政府实施了“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迫使中东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猛然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这导致国际油价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每桶十二美元。苏联短期内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的硬通货,并忍受着油价每下跌一美元就要损失五至十亿美元的绝境。然而此时苏联来不及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损失,1988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峰值之后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苏联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石油的外贸产品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苏联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以获得粮食援助和贷款,以至于要通过政治改革来满足西方的附加条件,最终走向了改革失控和解体。

——摘编自《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全面战略博弈的主要做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经济博弈失利的历史原因,并谈一谈美苏经济博弈的历史启示。
7 . 20世纪40年代初,罗斯福为了讨好苏联,授意编剧和导演制作一部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纪录片《北极星》。1957 年,美国国家电视片联合公司改编了这部电影,把德国进攻得手的原因归于苏联政府对人民的背叛。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战后美苏利益的趋同
B.美苏战时同盟合作关系的破裂
C.东欧剧变造成的影响
D.多极化趋势下美苏争霸的结果
2022-05-21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面漫画是不同作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认识,据漫画可知
A.漫画没有史料研究价值B.作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美国侵犯西欧国家主权D.荷兰政府的认识较全面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现,可以用很多理由进行解释,其中似乎最有道理的是他希望把苏联与西方之间存在的核不平衡态势一下子就调整过来。危机发生时,苏联只有数量很少的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配备在北极星潜艇上的导弹就有144枚,此外,还有294枚洲际弹道导弹。苏联把较为低廉的中距离和中程导弹部署在古巴是想花费相对小的代价提高它的第一次核打击能力。总之,在古巴部署导弹可以视为“快速修补”,代替不了长期性的洲际弹道导弹集结,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古巴导弹危机是赫鲁晓夫对外政策的最后一招,事实证明,对他来说,这是一场永难复元的灾难。无论对莫斯科还是对华盛顿而言,这一事件标志了核边缘政策紧张期的结束。一年内,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就签署了三项重要的军控协定。19636月,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建立了“热线”电话的直接联系;19638月,美、苏、英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导弹危机最终促使两个超级大国于1969年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在古巴布置导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
2022-05-20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新高考5月练习历史试题
10 . 1949年,杜鲁门发表了“第四点计划”。表示愿意通过技术和资本援助不发达地区,以使他们向欧美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的出口,也可以打破因“美元短缺”所造成的贸易壁垒,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正常运行。可见,美国该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
A.扩大马歇尔计划援助范围B.拓展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
C.强化美国的经济领导地位D.促进受援国抵御风险的能力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