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020-06-09更新 | 192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补考历史试题
2 .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
2016-07-26更新 | 156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代张鷟在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中记载:“(唐河北)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资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这说明
A.《朝野佥载》具有一定的证史价值B.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抢劫胡商产品
C.唐代私营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地方政府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商业交易
4 . 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到战国时期已经被废除,但后世儒者多将其视为理想的土地制度,史不绝书这反映了
A.儒家无法适应时代潮流B.西周经济思想被后世广泛认同
C.儒家以复古为改革目标D.民本思想影响儒家的价值判断
2019-12-01更新 | 305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5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 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D.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草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   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一家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7 .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2019-08-14更新 | 313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海1号”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1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宋代制瓷技术的进步 ②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③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④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
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
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2018-09-03更新 | 702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时代遗址的铜立人着装不同侧面示意图,作为历史材料
A.从侧面反映了巴蜀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B.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文明源流的多元性
C.此图可作为研究巴蜀文化第一手史料
D.解决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诸多质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