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农耕经济内部滋长的商品经济,同样具有较活跃的“革命”性质。对自然经济有着潜在的腐蚀瓦解作用,但是这种腐蚀瓦解作用成长到一定程度,往往因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而被化解或吸收,中国封建社会里官僚、地主与富商大贾的相互转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就使中国社会经济的早熟现象,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再加上中国早熟的经济因素往往与社会、政治诸条件不相配合,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调。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西欧得到了迅速发展。英国的呢绒工业便是典型的例子,它成了英国的“民族工业”,相当普遍。在英国的诺弗克、约克、戴翁、威尔特、索梅尔赛特、多尔赛特等郡,呢绒业手工工场比比皆是。他们已将行会手工业排挤到无足轻重的地位。17世纪,一些没有行会组织的新兴工业发展起来,包括采煤、冶金、火药、造纸、造船业等等。在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外贸易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大地上,都留下了英国商人的足迹。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难以进入工业文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能快速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英两国向工业文明转型中存在的内在联系。
2019-02-17更新 | 3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漳浦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是极为突出的。古代文献中就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等等。古人还有把一切技艺都归结为食的惯语,如把政治比喻为烹调:“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千年来,中国人的“食”,从食物来源、加工烹饪技术到饮食制度都发生了若干显著变化。从最初的南稻北粟到宋元时代的南稻北麦以及外来物种的传入,进一步改变了、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也趋于成熟。以至于后来马可·波罗惊讶地发现中国人的食谱几乎构成一个庞大的动物园。聚宴的形式也由上古的“分餐制”变成了围桌共餐等。直至今日,喜谈中国文化者仍然关注有关“食”的观念,如以“吃了吗”为打招呼用语,以吃喝作为社交乃至政治运作的重要形式,直到从中式饮食中考证传统伦理原则及思维方式等等。

——摘编自秦晖《千年回顾:民以食为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食”文化发展演变的原因
(2)简要说明中国“食”文化演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01-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毓海说:“在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中,无疑存在着强烈的‘自我卑劣化’的倾向,这种‘阴暗史观’影响深远,如“奴性史学”、“礼教吃人说”、国民劣根性批判、全盘西化、废除汉字说……总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种族统统不行。”

“尼采的《历史的利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翻译为《历史的用途和滥用》)是极透彻的文章,他说一切伟大的民族都必须懂得‘积极健忘’的道理,因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懂得‘保存生活’,更要有能力‘创造生活’,而为了创造新生活,就必须丢掉历史的负担,特别是忘掉那些黑暗,告别阴暗心理。”

“有人说,美国人性格中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尼采‘积极健忘’论的彻底实践者。美国的大法官StevenHolmes有一名言:美国性格最健康之处,在于他们都遗忘了几乎所有的开国国父都是奴隶主这个事实,而专注于国父们是自由民主的奠基人。如果美国的史观是阴暗的,那么,美国的小学课本里一定是说华盛顿是个恶霸奴隶主,但美国偏偏不这么做,在美国的历史叙述里,几乎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伟大光荣正确,美国性格的这一点,起码值得我们思考。”

——摘自:韩毓海《沦为公务员的现代从政者需思考王阳明》


阅读材料,将韩毓海教授要阐明的思想概括为一个论题,然后运用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4 .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头枕三河(主要指关中地区),面向西北(草原地区)”,而到了唐(安史之乱后)宋则变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是因为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经济政策的改变
C.四大发明的应用
D.经济重心的南移
5 .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中唐至两宋时,政府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
A.政府管理逐渐松弛B.中国古代以朝贡贸易为主
C.私营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D.经济交往的目的越来越明显
2017-06-29更新 | 5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北京”的演变

先秦在周武王封燕以前,“燕”这个地名已经存在了,又称为蓟
秦朝广阳郡
汉朝西汉称广阳国,东汉称幽州
金朝被称为中都大兴府,后来又有了大兴县
元朝设为大都路,成了首都
明朝明初设立北平府;明成祖迁都北平以后,北平改称为“京师”,原京师还保留首都地位,被称为南直隶、南京,京师就被称为北京
清朝官方一直称现在的北京为“京师”,但无论官方民间,习惯还是用北京
民国初年,北京继续作为首都而存在;1927年,南京成为首都,北京改名北平市
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在北京,北平改称北京

——摘编自葛剑雄《地名、历史和文化》

从表中提取有关“北京”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B.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C.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D.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史籍记载

7世纪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2中载:“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番有吕宋者,在闽海南,产银……,故闽、粤人多贾吕宋银至广州”。

材料二       西班牙人的档案记载

1574年,利格尔报告:1573年与中国商人的交易很顺利,“因为我们在这儿积蓄了大量银币,而这些中国人需要他们,”同年,米兰道拉给西班牙国王的报告中也说:“为了偿付商品的价值,他们取走了金子和银子。他们非常精明,其余任何东西都不接受”。


围绕材料中某一个现象,选取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2023-10-2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迫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大批破产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城市工商业进一步繁荣,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流民的垦殖方式十分原始,开辟农田采用撂荒式农业,砍伐林木也是不间株,只伐不植,破坏性开垦引发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和水患频发。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材料二随着经济发生巨变,新问题也层出不穷。狄更斯描绘兰开夏郡的焦煤镇:“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像生番所涂抹的花脸一般……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无穷无尽长蛇似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冒出来”。泰晤士河“已变成伦敦的公共污水沟。每天大量令人作呕的混合物随水而入,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居民的日常饮料。”随着农村人口涌向经济发达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一些工商业发达城市居民的疾病和体质恶化也日益严重。此时“自由放任”之风盛行,“藐视市政当局和嘲笑地方利益已成为一种风气”,以致市政议会及官员们对河流污染的治理迟迟未起步。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流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国经济出现的相似趋势,以及英国环境问题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2018-12-13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高考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