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
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D.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0-10-14更新 | 97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普职班)
17-18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此曾一度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白釉素瓷运至京城,由宫廷造办处画师精心绘制纹饰,再由专门机构烧制而成。这一瓷器品种应是
A.青花瓷
B.青瓷
C.秘色瓷
D.珐琅彩
3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10-01更新 | 540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4 . 苏州吴江盛泽镇自明清以来就成为中国四大绸都之一,素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之说。明末清初,盛泽镇长春桥、泰安桥等处就出现了织工“桥头待雇”的现象,据此判断以下信息不正确的是(   
A.盛泽丝绸业主要为了满足自家需要
B.体现当时在江南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桥头待雇”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表现,他们是雇佣关系
D.“盛泽丝绸,衣被天下”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2020-09-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丝织业技术是
A.有了织机B.斜纹提花织物
C.品种多,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D.开始养蚕织绸
2020-09-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导致诗中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①农民是小生产者,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农民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                                        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09-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小明同学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7世纪的中国某朝代的国都,如图所示,下列店铺的设置在当时哪些是不可能出现的

A.①②③④B.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0-09-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嘉靖年间,这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不到十年,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材料二:明成化年间,“居民附集,商贾渐通”。至嘉靖时,“居民百家,锦绫为市”(嘉靖《吴江县志》)。“入清,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咸萃焉,遂成巨镇。”(同治《盛湖志》)

                                                                              ——《盛泽镇志》

材料三:(盛泽)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材料四:(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施复夫妇的身份有何变化?表明明朝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和三反映了盛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属于那种类型的市镇?
(3)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一现象在明清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
9 . 元《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包孕着古今罕见的歌咏各种农器的系列诗作与插图,描摹了各种农田器物的样态,晕染出一代农学家身体力行于科技救民、科技助农的真切形象。下列诗句和下图相符的是
A.牛磨人俱转,车旋水即流。争如霖雨足,所至息人牛。
B.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C.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D.从来激浪转筒轮,却恨翻车智来仁。谁识人机盗天巧,因凭水力贷疲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如图(局部)不可能在宴会上出现的是
A.放水果的秘色瓷B.放糕点的珐琅彩
C.侍女的丝织手帕D.盛酒的青铜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