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世纪中国本土商业网点更加紧密。每一重要行会(山西的银行家,安徽新安的商人)在大城市都拥有地方会馆,作为会堂,拥有供过往人员用的客栈以及仓库、分支机构、钱庄。材料表明
A.山西、安徽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实力雄厚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C.“工商皆本”的观念影响广泛D.传统小农经济已经失去优势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
2021-01-25更新 | 342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列选项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人的发现仅对研究中国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B.甲骨文的研究证明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夏朝开始
C.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D.实施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永乐朝的海上活动,起初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惠帝,但演变到后来,却变成宣扬国威和搜求奇珍异宝。搜求的方式不外发动各国进贡,或交易取得。”对材料中的这场“海上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A.首航得到明太祖的支持B.最远到达非洲好望角
C.有利于平息倭寇的骚扰D.财政负担大未能持续
5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结构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有较大的上升,而水稻种植业的地位则相对有所下降。在太湖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桑争稻田”的现象。以上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
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量减少
C.农业生产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D.普通农户的家庭收益急剧降低
6 . 《后汉书·王景传》载,安徽庐江“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王景调任庐江太守后,“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此事说明
A.铁犁使用始于汉代B.犁耕促进农业发展
C.精耕细作得到推广D.畜力应用成为共识
7 . 苏州碑刻博物馆《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雍正十二年,苏州城内从事纺织业的机匠发动大规模聚众"叫歇"(罢工),最后以机户在改善机匠待遇的基础上,呈请官吏行文"永禁""叫歇"告终。这反映了(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8 . 唐初,赋税征收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唐中期,政府推行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
A.均田制遭到破坏B.自耕农的发展壮大
C.社会结构的变化D.人头税已经被废除
9 . “朝贡贸易使明清海洋经略方式具有政治不平等性、经济内耗性和发展不可持续性,也注定其存在的短暂性,以致郑和之后,中国远洋船队再未越过马六甲,甚至南海一带也少见中国舟迹帆影。”据此可知,朝贡体制产生的后果是
A.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B.致使中国逐渐丧失远航动力
C.直接导致闭关锁国政策出台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时所做的总结。依据这些特点,判断这种手工业类型是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不计成本的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技艺传承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A.民间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