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曾写下《石炭》诗,在序言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B.矿冶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C.北宋已使用煤炭作冶铁燃料D.徐州成为宋代的冶铁业中心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示意图。这一制度
A.以财产作为征税的主要标准B.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
C.有效抑制了土地买卖和兼并D.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商君书》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怠情而致贫者,举以为孥”,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
A.奖励军功B.君主专制C.重农抑商D.取信于民
2021-02-02更新 | 269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涉及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此区域自唐宋以后,在全国经济中逐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三   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举出近代史上江苏著名实业家两例。
(3)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2021-01-29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另有民间谚语又云:“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的赋税重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江南粮食产量极高D.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6 .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2021-01-29更新 | 46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现在苏州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中国戏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前身是晋商会馆。这个会馆见证了
A.战国时期商人的富裕生活B.西汉时期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C.宋朝商业的繁盛D.明清时期商帮的生活风貌
2021-01-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件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图罐”创造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高价,一时间,青花瓷引起了众多关注。一般说来,中国古代成熟的青花瓷开始于
A.东汉B.北朝C.唐朝D.元朝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以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土中。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乾隆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同有无。……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1793年乾隆谕旨

材料三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抗清势力)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1656年顺治敕谕

材料四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外贸易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三,反映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该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产生哪些影响?
2021-01-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B.北方长期战乱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皇帝是北方人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