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1 . 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宋元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列有商青铜立人像和西周晋侯鸟尊这两件珍贵文物,商周时期这两件青铜器的铸造应归功于
A.官营手工业B.民间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2021-09-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器,烘绽青囊翻门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介绍的元朝人民生活场景属于
A.高度发达的棉纺织业B.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
C.高度发达的制瓷业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21-09-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古诗云:“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材料中的“车”是指
A.B.
C.D.
2021-09-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5 .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清明上河图》中汴河船运的景象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1)材料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这一生产工具在唐朝时有何变化?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还取得了什么进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市”的发展状况。
(4)材料四中的贾谊和黄宗羲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商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哪一个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021-09-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2021-09-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②灌钢法
③青铜铸造技术 ④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2021-09-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朝时期,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靠购买外地粮食生活。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这些现象表明
A.崇利的意识已蔚然成风B.商业性农业得到了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转变D.闭关自守政策出现松弛
2021-07-0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在《康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公堂租簿》《嘉道实际祁门廖姓租簿》等史料中,记录了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A.徽州人地矛盾较为突出B.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政府鼓励租佃关系发展D.定额租制利于缓和冲突
10 . 右图“市集砖刻画”反映了宋朝之前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