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5 道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下图是唐代某时期长安城的商业分布图,这反映了当时长安城的商业活动
A.打破“日中为市”的陈规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D.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
2 . 中国古代人口南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过去,从在黄土地上进行旱作,到发展出与黄河流域冲积平原灌溉农业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耗费了古代中国人数世纪的努力。在约公元前600年以后,中国人在物质技术上、政治上以及传染病的适应方面,都获得了在黄河流域冲积平原生存的能力。

古代中国人在南下潮湿地区时,越往南行进,越受到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等疾病带来的威胁,南方湿热的环境可以滋生出更多的寄生物。因此,长期以来,中国人在移居南方这一问题上进展非常迟缓。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麦克尼尔在中国古代人口南迁问题上的研究结论,并分析其理由。
(3)举一例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南迁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
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D.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0-10-14更新 | 97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普职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画像石被誉为雕刻在石头上的“绣像汉代史”。下面两幅“牛耕图”意蕴生动,儿童呆萌可爱,让人心生爱怜。由此推断,汉代

图1《江苏睢宁县双沟牛耕画像石》

图2《陕西绥德县牛耕点播画像石》
A.人物画成为绘画的主流B.注重劳动技能习得
C.农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022-05-13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
A.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朝廷开展商品专卖
C.打破坊市时空限制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4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021-03-05更新 | 499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必修)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019-01-30更新 | 1883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0年江苏连云港灌南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康乾时期,苏州出现了被称为“棉庄”的地方,它是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棉庄储存棉花,卖给农户;收购农户生产的棉布,再把棉布卖给市民.此现象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C.表明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基于民营手工业占主导的现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