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时期最能累积巨额财富的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特许商人,他们凭借着特权独占市场,可以获得远比普通商人高的利润。这直接体现明清商业资本
A.依附于封建政权获取暴利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已经迅速转化为产业资本D.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2 .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观念制约对外贸易B.经济政策与前朝明显不同
C.外商来华得到政府鼓励D.制度更新助推社会转型
3 . 宋代四川转运使张若谷等人奏称:“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主要可以用来研究
A.宋朝手工业发展的状况B.宋朝纸币诞生的原因
C.宋朝纸币使用带来的影响D.宋朝抑商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关于唐代土地买卖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
记述出处
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
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
《唐会要》
寺院广占田地及水碾硙,侵损百姓《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册府元龟田制》
A.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
2021-11-14更新 | 227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城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重要象征,中国古代把营建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记载: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洛阳甚而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都指挥使李怀忠献言道:“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后来,在晋王赵光义的进一步劝阻下,宋太祖搁置迁都之事。

材料二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划出个大概。第一条   从周朝至北宋时期,……第二条   从北宋至今,……。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下图为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等

材料三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

——摘编自刘沛林《中国历代核心区的迁移及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君臣“迁都之议”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局势?并指出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开封在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概述西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后期核心区的突出特点。(联系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宋太祖开宝四年,朝廷诏令通检全国丁口,不分主户、客户(佃户),一并抄入版籍。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十一月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这些政策
A.抑制了土地兼并B.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C.维护了自耕农经济D.加强了对小农人身控制
7 . 广彩瓷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形成发展于康乾时期。据记载,广东商人“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广彩瓷的产销,反映出当时
①制瓷工艺进入彩瓷时代   ②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③外贸政策影响生产经营   ④商业资本参与手工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11-13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代对土地籍册的管理沿袭秦朝制度,遵循“黔首自实田”办法和汉代规定的“依律自占”等方式,即关于土地面积(顷亩数)、所有人、产量大小等,由土地所有者据实自行申报。这些规定
A.旨在抑制土地兼并B.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土地国有制度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记载,商周秦汉时期的祭祀中把主农业的社神和稷神提升为国家保护神,“社稷”最后演变为中国古代国家及政权统治的代名词。材料反映出
A.农业经济作用凸显B.农业活动管理强化
C.对农业神信仰崇拜D.农业祭祀活动隆重
2021-11-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每斗米价
北宋景德四年(1008)20文(淮、蔡)
北宋元祐五年(1090)6-100文(苏、杭)
南宋乾道三年(1167)120-130文(临安府、浙西)

A.人口数量大大增加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商业环境遭到破坏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