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68 道试题
1 . 《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列有“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表,蕴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人口(单位:百万)统计表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138

381

400

547

1275

美国

1

10

76

152

285

世界

603

1042

1564

2521

6147

中国占世界比重(%)

23

37

26

22

21

材料二   GDP(10亿1990年国际元)统计表

国别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83

229

218

240

4570

美国

0.5

13

312

1456

7966

世界

371

696

1973

5326

37148

中国占世界比重(%)

22

33

11

5

12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口成倍增长的两个阶段(     )(双选)
A.1700—1820B.1820—1900C.1900—1950D.1950—2001

(2)1700—1900年间,与美国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包括(     )(双选,4分)
A.各地移民的持续涌入B.印第安人的西迁
C.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两次战争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中国经济在1820—1950年间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 (     )(双选)
A.人口增长过快B.没有出现工业生产
C.内外战争频繁D.不平等条约的负担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中美经济发展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政治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你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4-03-29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17世纪后,欧洲“文明国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国际法体系,并将这套国际法作为区分“文明国家”和“野蛮民族”的标准。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B.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C.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D.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明朝末期)《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方厚升《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材料是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科学革命引发了技术革命,然后推动了主权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进而导致欧洲百年均势秩序的生成与崩溃,这是科技革命(A)直接推动国际秩序(B)变迁的模式,即A-B模式;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人类当前正经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无论是冷战时期的两极均势,还是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的自由霸权秩序,都是国际秩序(B)直接推动科技革命(A)的发展模式,即B—A模式。总的来看,科学家的身份认同、国家能力和国际规则与规范在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中交织互动,是国际秩序变迁模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郑华、聂正楠《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的逻辑探析》

运用世界史的史实,对上述模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上述一种或两种模式进行论证;也可对以上模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见解,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甘肃·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教科书中的文明史

目录(节选)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3   中古时期的欧洲
4   中古时期的亚洲
5   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6   全球航路的开辟
7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8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9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概括指出材料中所示教科书目录的设计者力图告诉我们的信息。
2024-03-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80年,英国政府推行5~10岁义务教育;1893年,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1岁;1918年,将义务教育年龄规定为5~14岁,并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年龄提到15岁。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机器大生产的需求B.福利国家的建立C.代议制民主的发展D.世界工厂的形成

7 . 技术的革新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动力和新的契机,这些革新技术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工业革命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有(     

A.克隆普顿的骡机有助于纱荒的解决
B.富尔顿推动了美国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C.珍妮机是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机器
D.万能蒸汽机的发明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
2024-03-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相关知识,提炼明确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中须包含时间尺度;论述要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3-21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1829年,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尚未建成之时,主管人员拿出500磅的奖金,奖励“对现有蒸汽机车的重大改进”。这一比赛吸引了超过10000人参加,如图是参赛机型之一、由利物浦一位律师发明的“轮足机”。这反映了当时(     
A.技术创新得到国家政策支持B.民众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主力
C.英国社会创新氛围较为浓厚D.技术创新推动工业生产发展
2024-03-2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700年,只有不到2%的英国居民在城市里生活;到了1851年,50%的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B.奴隶贸易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