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定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朝代/时代正定城经济发展概况
魏晋至隋唐城市格局保持里坊制度,即把城区内居住区划分为若干大的里坊区,里坊中又设多条道,四周建高墙封闭,设里正、里卒把守,设置宵禁、早开晚闭,便于管理。城中设有敬爱坊、安业坊、宣化坊等。
宋代北宋初年,太宗下令辟正定为边贸市场,与辽交易香药、犀牛角、象牙和茶叶。城内已出现常设的商品交易市场,其繁华程度位列全国二十一大商埠之一。里坊制度被废除,市坊合一,城里天天有集市,居民富庶,佛宫云集,绿竹红花,“雄盛冠于河北一路”。
元代朝廷在正定下设织染机构、杂造局,城中商贾大户云集,成为“贸易丰盈之所”。正定所缴纳的商税额达到江南诸路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形容它是一座“贵城”:此城盛产丝织品,价格昂贵,商户间成交数额巨大,可流通大汗纸币,水运、陆运便捷,工商业发达。
明代古城的街道和四关都设有集市,十天一轮,周而复始,成为常例,商品经济已十分成熟。
清代康熙初年,河北省会迁往保定,雍正年间正定辖区被缩小,限制了其商贸发展。
近代以来20世纪初,法国人原本设计途经正定柳林堡的正太铁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一说是经费问题,一说是乡绅阻挠)改道始发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正定错失近代最重要的一次发展机遇,而那小村庄成为河北后来的省会城市—石家庄。
1920年,城墙西北处开凿了一座小门,方便现代交通工具通行,正定城日益现代化,但古城墙和古城门也逐渐遭到了破坏。

——摘编自周冉《千年佛城正定的风云流变》


阅读材料,从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朝代/时代,围绕正定历史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朝代/时代和论题,史论结合。)
2019-07-17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坊市制的发展变迁,是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和交易区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坊市都有封闭的垣墙围合,有专人负责坊门和市门管理。坊内不允许开设店铺进行商品买卖,市内也严禁列肆贩卖的商人留宿。《晋令》规定:“从垆肆者,皆不得宿肆上。”坊市的功能单一,只是作为商品交易空间,而无居住功能。唐代发生坊市中住人的情况,居住功能向坊市内渗透,坊市出现了功能复合的趋势。

——摘编自冯兵《隋唐时期里坊制、坊市制与“市”的变迁》

材料二   隋唐时期,坊市制达到高度完善的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严格的管理制度渐趋松弛,城市结构也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中唐以后,扩大市场,突破旧的坊市分离制度的限制已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到五代时,工商业已突破空间的限制,集中的市制濒于瓦解,临街设店铺已无法禁止,新的街巷规划体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坊市制度中的“坊”和“市”分别指什么?这一制度出现的政策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材料一中“坊市出现了功能复合”的趋势和原因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种趋势何时实现?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坊市制的发展变迁对城市功能的影响,并说明它的研究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进入了空前兴盛的时代。在元代运河基础上,建造有用于调节水量的船闸和用于泄洪及向运河输水的水闸,用于拦水蓄水的石坝、草坝、土坝遍布运河两岸。由于规划合理、疏浚及时,四五百年间,京杭运河河道稳定,持续畅通。运河沿线的工商业城镇是运河物质文化的一个亮点。运河像一个环环相扣的经济链条,在它的每个环节上,都有商业繁华的城镇作轴心,将沿途乡村紧紧地连为一体;并持续不断地通过城镇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兴盛。另外,从事河道、漕运、制作、税收管理的官员常住于运河沿线的大小城镇,十几万漕运兵丁每年往来于运河上,形成了迥异于其他行政区域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运河的畅通,商业的发展及对水运的依赖,使北方村镇中对南方流行的河神、水神的崇拜日益增多,如起源于福建的天妃(又称马祖、天后)信仰沿运河北上,北方的神灵也泊去南方受到当地人的尊崇,南北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心理心态趋同成为明清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李泉《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对京杭运河多次实施清理整治工程,成为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干线航道,极大促进南北交通和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运河遗产保护和促进协调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借鉴国外运河保护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形成完善的近代运河法律保障体系。在大运河航道建设工程中根据当地地貌,因地制宜,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着重保护相关古迹,弘扬历史文化,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运河遗产既具有发展经济功能,又具有休闲游憩功能,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摘编刘庆余《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时期与明清时期对京杭运河保护与利用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新中国运河保护的时代背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的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度,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大批拆除。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例如曼彻斯特、布莱得弗德、巴门一爱北斐特就是这样。相反,在伦敦、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的存在着。

——摘编自【德】恩格斯《住宅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住房缺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5 .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城的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他的四条御街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连,此外还有东西向的横街,以及南北向的直街,互相连通成街巷网络,把商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在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有繁华的“街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开封城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城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唐山是一个重要支点。”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和开平矿务局都诞生于此。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有多条铁路贯穿全境。唐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位于唐山遵化,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唐山也是中国北方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故乡。唐山还是全国三大铁矿产区之一,全国焦煤主产区,产业基础雄厚,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5.2.16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山市近代以来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在英国,工业化和与之俱来的城市化如此迅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它所带来的福祉和祸患同样使人们感到措手不及,特别是在一个奉行自由放任和惟利是图的国家,这种迅速到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引致一系列灾难。由于工业化的迅速进行,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而住宅状况也就越趋恶化。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一般污水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阴沟”通往厕所或死水塘;情况最好的是将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例如,经过曼彻斯特的艾尔克河,成了一条大污水沟。甚至在伦敦,大大小小的污水池和污水沟都到处可见。居住的拥挤和卫生状况的恶化,导致瘟疫横行。对于工人居住区来说,猩红热、伤寒、霍乱等是最容易发生的,而一旦发生就不可收拾,往往危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死亡率回升,与此有直接联

——摘编自高德步《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历史的视角》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的原因。

2017-05-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石家庄第二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阶段性自测题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