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哪一时期的突出现象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 . 自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逐渐形成南迁浪潮。该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民族矛盾尖锐B.推动江南经济开发
C.干扰南方社会秩序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2021-01-29更新 | 161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唐代中后期,南方的制瓷、造船、纺织、冶铁业明显占优。北宋时,五大名窑仅有哥窑在南方;都城汴梁的锦院、河北定州的刻丝技术代表着当时丝织业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北宋时
A.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
B.手工业经济分布南北差距缩小
C.民营手工业渐成为主导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发生逆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2019-08-23更新 | 1063次组卷 | 42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
时期(年份)工程数量分布
前期(618—714年)黄河中下游共计46项,南方地区有19项
中期(715—820年)江淮地区的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25项
后期(821—907年)北方有5项,江南道有19项

表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传统重农政策有所松动
B.北方农业发展比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降低
D.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7 .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称:“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这表明了南宋时期
A.中原地区是最主要的棉花产区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
D.衣被的原料逐渐发生变化
8 . 宋代学术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胡瑗是泰州人,在他之后的王安石是临川人,范仲淹是苏州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昇是六安(今湖北英山县)人,宋代130多位著名的史学家中,绝大多数为南方人。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文化发展B.理学兴起推动经济发展
C.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文化进步D.政治中心南移已经完成
9 . 明代士绅等读书人有免除徭役和少缴赋税的特权,许多地主将土地记在士绅名下,1567年仅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就曾查出这种寄名土地将近200万商。这种状况
A.有利于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B.导致明朝廷调整了旧的赋税制度
C.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D.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土地兼并发展
10 . 唐代中叶以前,人们讲地理、论食货必首推关中地区的情况;明末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在篇幅上华北、江南地区居多,浙江、广东、四川、湖广次之。这种变化集中反映了( )
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B.关中地区经济的衰落
C.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D.进步思潮影响力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