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立于康熙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这个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洋船聚集,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十三行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皇室的经费开支,通过粤海关输送宫中。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的显赫。自1788年到1820年,广东行商向政府捐献,平均每年超过10万两白银,换来许多官衔和职务。清朝皇帝素以西学和洋货为奇,十三行因其特殊的商贸地位,成为宫廷所需各类人才的中转站和奇异洋货的供应地。

—摘编自《盛极一时的天子南库:清朝天子眼中的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拥有全球性的治外法权和刑事豁免权;它不仅纳税,还向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收税;它不仅频繁与世界各国政府合作,而且在这些政府不听话的时候,更频繁颠覆它们;它不仅多次遭到世界各国武装力量的攻击,而且更多次自费组建武装力量攻击世界各国……当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作出决议的时候,从白金汉宫到紫禁城,地球上每一位帝王都要侧耳倾听。如果没有这家公司,英语绝无可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语言。放眼全球,这家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州十三行。

——罗三洋:《海上丝绸之路的绝唱——广州十三行》

材料三   贝尔公司(AT&T)全资拥有或控股23家电话公司、西方电力公司、和贝尔实验室。1974年,公司资产总额为670亿美元,到1980年则刚超过1250亿。美国82%的电话业务和90%的长途业务都是贝尔系统经营的。而西方电力公司是专门为贝尔公司提供电话设备的附属企业,因而排斥其他供应商向市场提供电话设备。因此,美国司法部要求AT&T放弃西方电力公司,将后者分为多个公司。还要剥夺AT&T对贝尔实验室的股权,并要求AT&T公司放松对部分贝尔系统子公司或长途业务经营的控制。最终在1982年,美国政府与AT&T公司达成解决协议:AT&T放弃了地方性的经营电话的公司,而司法部则撤诉。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清朝广州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同时期中西方社会历史特征分析为什么东印度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州十三行”?

(3)材料三所述案件体现了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怎样的新变化?这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10-0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的中国与荷兰

中国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此外,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荷兰阿姆斯特丹是17世纪的金融中心。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他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贸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摘编自任新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飘移轨迹与建设经验》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猛涨。19世纪中后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用英镑支付,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货币与时代的演变”为主题,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18-01-24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聚焦练习5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氏集团不遗余力地派出使节,实施了积进取的“锐意通四夷”政策,向各国宣传明王朝“远途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宣德八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刚刚返航,宣宗即下今:“近岁官民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引诱为寇比者已有擒获,各置重罪。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知而不告者及军卫有司纵之弗禁者,一体治罪。”

——整理自《从郑和下西洋看明代初期的对外开放》等

材料二   中世纪商业公司的活动具有十分浓厚的行会传统以及城市平均主义的限定,航路开辟后建立的商业公司都和本国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从专制王权那里取得特权和补助,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的目标是侵占世界领土、建立殖民制度,奴役殖民地人民,与其他国家商人集团在国际贸易中进行竞争,获得乃至世界性垄断市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一些专制王权从增加国库财源和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出发纷纷推行重商主义。这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摘编自刘凤茹《新航路开辟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西方对外经济活动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685年,康熙皇帝宣布取消海禁,实行“开海贸易”,并设立粵、闽、浙、江四大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此后,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但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成型的外贸体制,无力接待外来商船。于是,粤海关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商行,代理海外贸易业务,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俗称“十三行”。……专设经理广州外贸税饷事务的洋行制度,乃是清廷实施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英国对华贸易垄断权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1842年“十三行”在战火中走向消亡。

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清朝的广州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性质、职能及实质。

(2)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都在19世纪中期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有何不同。

2017-11-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对外贸易是我国历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体现出“打开大门、走向世界”的文明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网络穿过了中亚的浩瀚沙漠和深不可测的印度洋,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到达地中海和北非等地区。对古典社会来说,远距离贸易不仅具有经济内涵,还有很深的政治内涵,明清时期经济贸易事务几乎都发生在政府严密管制的环境下。

——摘编自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工业时代以前的商业往来,外商来华只是为了购买中国货物。而此时英国人开始来寻找中国市场了,要扭转一千年来欧洲和东亚之间的供求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自由贸易”。由于不了解英国的国力和国威,终于自食其果。

——据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整理

材料三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三原则是:世贸组织没有中国参加是不完整的;毫无疑问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

——摘编自廖盖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汉唐宋元时期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谓“英国的国力和国威”形成的原因,并指出“自由贸易”的实质。

(3)阅读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年努力”的过程,并阐述对中国入世三原则的看法。

6 . 世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联系不断加强的历史,中国自古以来的发展也与世界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后直到非洲东海岸。这条海路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它的开通和发展,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三中方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缡之路”。

——节远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携手建设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而言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2018-03-0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2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然而,在觐见乾隆帝礼仪的问题上与清方产生分歧,拒绝按中国传统行跪拜礼。清廷称“向闻西洋人用布扎腿”,对其“跪拜不便”表示理解,但仍劝说“叩见时暂时松解,俟行礼后再行扎缚”,最终达成折中意见,改行免冠屈一膝之礼。乾隆帝对英国使团的“妄自骄矜”“无福承受恩典”十分不悦,当觐见完毕英方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的诸项要求时,概予严词拒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有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咸丰九年(1859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在礼仪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外交发生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

2018-09-0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之2018年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汉学家们称18世纪的欧洲为“中国之欧洲”。当时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文字获得的。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宗教(儒学)是一种普世性的人道的、理性的宗教。以奎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认为中国实行的一种自然法。德意志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深信,中国合乎理性的道德规范是救治人类罪恶的良药,并将中国描绘为一个致治的理想国。莱布尼茨的学生因为在大学作《关于中国人道德学的演讲》而被解除了教授职务,还被勒令在48小时内离开国境。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在马噶尔尼访华(公元1794年)后,大家了解的中国情况反过来损及了这个国家——包括它的可尊敬的古代文明……中国人生活在最卑鄙的暴政之下……他们的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的基础之上……在欧洲人最近进展最快的那些领域里中国人的知识是十分缺乏的,与先进的欧洲相比,古老的中国文明则日益黯淡。

——摘编自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不同之处并论证后一种“中国形象”更真实可信的原因。

2018-01-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早毛出口;1690年道过“羊毛法章”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过生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王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四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施对领先地住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西1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离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的》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在提出合理化建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海关征收货税与船钞两项正税。额定正税之外,还有缴送、归公、行用等附加征课。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双方确定《海关税则》,为了征收方便,列入税则的商品基本采用从量税率。

1843年前后中国进口税率比较表

项目1843年前税率(银两)1843年后税率
(银两)
正税实征
棉花(每担)0.2981.7400.400
布(每匹)0.0690.3730.100
白布(每匹)0.2850.7020.150
棉纱(每担)0.4832.4061.000
双幅细布(每丈)0.7121.2420.150

——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关”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口税率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