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8 道试题
1 . 明清政府面对境内反对势力、“倭寇” 及西方早期殖民势力,采取“迁界”“海禁” 等措施,企图依靠远离海洋、抑制民间海上贸易来固守疆土,抵御外敌。这反映出(     
A.封建制度衰弱无力抵抗劲敌B.明清的统治者海洋意识淡薄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明清的统治者忧患意识强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居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扣启闭关自守大门;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太祖建立起庞大的农村集团,使得后继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对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晚明的士绅官僚,习惯于一切维持原状,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了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代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追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摘编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二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找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蓉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摘编自汪昌海、李桂娥等《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三   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1)材料一中的“本”和“末”各指什么?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明政府采取的是什么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2023-03-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栗田(日本使臣)
复朝,请从诸儒受经……其副
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
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官职
名称),多所该识(掌握众多学
识),久乃还。
——《新唐书》

榆林窟壁画《玄奘西行求法》

在印度尼西亚打捞的一艘唐代
商船中,发现的带阿拉伯人像的长沙
窑瓷器

材料二   1757年,清朝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广州     十三行行商代理。清政府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商雇役华人办事,规定外商平时不能随便走出商馆,只能在每月逢八之日出外游览散步,且人数不得超过十人,对华人出洋船只型制大小、货物品种数量、商贩水手人数、往返期限等,清政府也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


(1)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史料概括唐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曾国藩的主张及目的。
2023-02-20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中叶至清康雍乾年间,由于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出现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立足于全国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禁海”定为国策。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根源在于(     
A.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
C.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D.西方殖民侵略的现实威胁
7 . 早在明洪武年间的严格海禁时期,“缘海之人往往私下出番贸易香货”,某些官员也不顾禁令,以权走私。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海禁政策名存实亡B.明朝政治黑暗腐败
C.民间贸易并未断绝D.官府独占海外贸易
8 . 《清高宗实录》记载:“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察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仁宗实录》也有记载:“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稗尔永遵,故兹救谕!”以上两则清朝皇帝给英国使团的回复救谕说明清朝(     
A.物产丰盈无须与外界交流B.天朝上邦的意识根深蒂固
C.有强烈的维护主权的意识D.顺应了世界时代发展潮流
2023-02-1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使事迹:“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恭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B.拓展海洋的政治愿望
C.冲击传统对外贸易政策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做法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逼迁沿海居民,尽毁沿海民房物资和船只,在沿海地区挖界沟、筑界墙、设警戍,其目的是制造出一个无人区以作为隔离地带,即所谓“立界移民”,又称迁界。

一次对话

(《康熙起居注》记录了1684年康熙与大臣席柱的一次对话。)

康熙曰:“先因海寇,故海禁未开为是。今海寇既已投诚,更何所待?”

席柱曰:“据彼处总督、巡抚云,台湾、金门等处系新得之地,应相其机宜,然后再开。”

康熙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射利故也。”

一些规定

1683“(迁民复归故土)甚为紧要,应察明原业,各还其主。”
1686“外国船只在四海关中之一交了进口税,其他三关不得再重复征税。”
1689“采捕鱼虾船只及民间日用之物并糊口贸易,俱免其收税。”
1715禁止将船只卖给外国,禁止水手超额,禁止海员出海多带米粮等。
1717“凡商船照旧东洋贸易外,其南洋、吕宋、噶罗吧等处不许商船前往。”

——据韦庆远《明清史新析》

对康熙时期(1622-1722年)的海疆治理进行评析。
2023-02-1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