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引发了中西方文化冲撞和交流。中国儒家哲学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涉及法国、德国和英国,虽然各国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以异端的孔子学说作为他们反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他在创建新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惊奇地发现了中国这个实例,并将它作为锐利的武器投向旧制度和旧势力。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然而,在觐见乾隆帝礼仪的问题上与清方产生分歧,拒绝按中国传统行跪拜礼。最终双方达成折中意见,改行免冠屈一膝之礼。乾隆帝对英国使团的“妄自骄矜”“无福承受恩典”十分不悦,当觐见完毕英方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的诸项要求时,概予严词拒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7、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并分析“‘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二所述的中英“礼仪之争”。
2022-09-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戛尔尼来华使命的失败是由于他触犯了广州商人和官员的既得利益。由于利益极丰,东印度公司在其最后几年中又格外小心,因此广州的商业体制不论西方人做出何种外交努力都是依然故我。”材料中广州的商业体制得益于(     
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朝贡贸易D.经济重心南移
3 .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2022-08-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能证明(     
A.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B.小农经济是明清经济衰落的根源
C.经济模式与政治体制密不可分D.明初海禁令受遭西方入侵的影响
2022-08-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乾隆二十四年,颁行“防夷”措施: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规定的行商的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2022-07-23更新 | 460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材料三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组继续“海禁”政策。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

——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试论明清两代海外贸易制度的演变》


(1)材料一中的“本”和“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7 .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几年后他们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施复夫妇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施复又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牟利,却反被官衙以勾结海盗的罪名强行收押。这个故事所反映的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
①明代丝织业中已有了雇佣生产特征        ②中国经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手工业者受观念影响缺乏进取精神        ④朝廷的抑商政策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后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9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022-01-12更新 | 36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2014年江苏盐城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1
10 . 面对与外国的贸易纠纷,乾隆帝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将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说明乾隆帝
A.强化君主权力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推行自由贸易D.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