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022-01-12更新 | 369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黄石四校高一下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01-23更新 | 329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荆州监利县柘木中学高一下期月考历史卷
3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0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国的第一站。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原本可以从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出口的货物,全都被限制在广州出口,大批的福建商人涌入广州成为“十三行”行商,清朝的“国有企业”总部也云集广州。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航海时代的时候,西方一度只知广州,不知广东。广州也就成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象征。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一口通商”政策被强制性取消,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也获得了对外贸易的权力而迅速崛起。这批开放城市以上海为代表,它依靠长江水系的密集水网,拥有一大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作为腹地,成为长江流域城市群的龙头。

据统计,1857年已经有数万粤人在上海,开展上海与华南、上海与香港、上海与南洋、上海与欧美之间的贸易,广东商人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对外贸易积累的经验,帮助上海嫁接起上海沟通海内外的桥梁。1906年,有人在一篇演讲中讲到上海滩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上海一地竟然聚集了二十万广东人,这些广东人拖家带口、聚族而居,扎根到上海。再者,民国时期大上海最摩登的几家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大新公司、永安公司,他们的老板都是以前广州府香山县人。

——以上材料均据《一百年前的广州为何会被上海取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成为中西贸易枢纽地位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取代广州迅速崛起的原因。对此,你得出了怎样的认识?
2020-12-2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五县市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导致中国故步自封。(     
2020-12-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观念;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据此可知,清朝的外贸管理理念
A.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B.有利于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C.纠正了明代"海禁"弊端D.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7 . 《明史外国传》载,万历时,闽人商贩至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者已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据此可知,明代
A.未禁绝对外贸易活动B.官方贸易限于东南亚国家
C.已无法实施朝贡贸易D.“海禁”政策并未真正推行
2020-11-11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清初,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2020-11-03更新 | 48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以前并无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唐前期开始置市舶使,以岭南帅臣领之,但无定制,甚至“虽有命使之名,而无责成之实”;唐代中期,在“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的广州设立市舶使掌管舶政;唐代后期,市舶以宦官主之,渐成定制。当时市舶管理尚处草创时期,没有一套完整严格的管理法规。

有人认为宋代是我国古代的“重商主义”时期,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不断鼓励海洋贸易,同时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瓷器外销,因此,宋朝进一步加强了海外贸易管理。首先,政府在广州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其次,元丰三年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法规;最后,还对市舶官制进行改革,开始委任专职提举市舶,在专职提举市舶被废时,则由转运使等兼管,市舶内侍较唐代大为削弱。在此后数百年间,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贸易时代。

——摘编自李康华《中国对外贸易简论》等

材料二   康熙年间,创立的海关制度较前代市舶司制度有巨大变化。朝廷不但在沿海政治、经济中心创立海关,而且还设置受海关管辖的众多口岸。这些自然形成的口岸星罗棋布,有近200处之多,使得江、浙、闽、粤四省沿海地带形成了崭新的口岸经贸网络。海外贸易由洋行垄断经营,提高了海外贸易的专业化程度,但朝廷“怀柔远人”的外交目的与商业自由原则有所冲突。海关主管选用旗人,在福建以将军辖之;在浙江、江苏以巡抚辖之;惟有粤海关专设监督,充任者基本为内务府包衣,地位几乎与督抚平行,由皇帝钦点,中央牢牢控制着关税征收大权。乾隆时期,清政府又颁令,仅限广州为独口贸易,对外经贸功能遭到抑制,它对中外关系的格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朝到宋朝市舶管理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海关代替市舶司后的影响。
2020-10-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载:“1603年,马尼拉的中国人遭到一次大屠杀;邻近的大陆福建省的一位官员却宽恕了这一屠杀,并谴责海外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抛弃祖先坟墓的人,是不值得皇帝关心的人。同样,1712年,皇帝颁布了一条敕令,禁止中国人在东南亚经商和定居。”其实质反映了
A.明清政府奉行的“华夷”观念B.明清以来的“海禁”政策
C.中国统治集团限制性的内向政策D.当时中国人浓厚的宗法观念
2020-09-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