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2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3 . 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4 . 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永远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对外商的寓所进行严格搜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外国商船停泊处派军队弹压稽查等。这一政策的影响是
A.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B.保护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避免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5 . 清初,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右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反映了
A.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频繁
B.西方传教士在华影响力大
C.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D.闭关锁国政策还没有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7 . 《御倭杂著》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B.小农经济的脆弱
C.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D.海禁政策的恶果
8 . 明清政府实行的下列政策中,违背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①实行“海禁” ②推广农作物 ③鼓励垦荒 ④对商业征收重税
A.①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③④
2017-11-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A.禁绝商人下海贸易B.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D.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10 .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资本与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