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思想解放的程度B.中央集权的强弱
C.经济结构的差异D.海军实力的高低
2018-06-03更新 | 2496次组卷 | 36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工商皆本B.海禁和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D.断绝中西贸易
3 . 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D.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2018-05-04更新 | 9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B.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
C.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位D.推动了民向正当贸易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实行闭关政策
B.开放海禁政策
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6 . 曾有大臣上奏雍正帝说:“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于福建?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臣愚请弛禁便。”这表明当时(     
A.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7 . 有学者指出对1793年英国马噶尔尼使团,清政府最初是持欢迎态度的,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乾隆帝亲自确定了体恤优礼的接待方针,因为乾隆帝认为英使远涉重洋“具表纳贡”实属好事,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
A.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准备与西方平等往来
C.根深蒂固的天朝思维
D.开放包容的外交理念
8 . 清朝梁廷楠《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这反映出
A.清政府妄自尊大,愚昧无知
B.十三行由此专门经营对外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2018-03-20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高一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9 . 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通商
D.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