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A.体现政府与门阀的博弈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有利于稳定地方治安D.说明基层治理制度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2020-07-12更新 | 6523次组卷 | 10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2020-11-17更新 | 144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B.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2019-05-28更新 | 771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
A.民间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B.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D.对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2018-10-11更新 | 511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以来农业的萧条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9-06-10更新 | 161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2019-05-06更新 | 9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莱芜一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
A.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B.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
C.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D.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