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吕氏春秋·审分》记载:“公则作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恩格斯说:“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业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020-10-21更新 | 6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鹤岗第一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
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田庄,是西汉末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土地占有形式,是以大地产为基础,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封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到东汉时期田庄经济发育已经相当成熟,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汉代田庄经济的发展
A.冲击着小农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
C.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问题
6 . 《宋会要辑稿》中记载:“今后遇有将田产典卖,两家各赍 (ji意为带着)砧 (zhen)基簿 (即田产底帐、凭证)及契书赴县对行批凿 (意为检验确实),如不将两家簿对行批凿,虽有契砧干照,并不理为交易。”这主要说明宋代
A.土地交易的法制化B.土地规模日益分散
C.政府规范土地买卖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史记》和《汉书》中一些文章对当时社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C.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8 . 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这一政策的实施
A.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B.直接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C.使小农经济有所恢复D.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曾采取过均田、按照田亩的多寡征收赋税等多种措施来阻止土地兼并,但这些措施都没有达到目的,主要是因为这些措施
A.遭到大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B.没有得到农民的拥护
C.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土地私有制D.遭到地方政权的抵制
2020-08-1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宫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2020-07-18更新 | 88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