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9 道试题
1 . 据裴咽的《史记集解》记载,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百姓向政府呈报所占有土地的数额。据此可知,这一举措
A.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B.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C.旨在抑制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D.体现了政府劝民农耕的理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实行均田制,即在国家占有土地的基础上对百姓和官僚授予一定数额的土地。百姓凡年满18岁以上的男丁授田1顷,其中含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工商业者授田为男丁之半;老年、孀妇、残废、僧道、尼姑等也授予部分田地,但一般妇女、部曲和奴婢不授田。贵族按爵位授予永业田,从最高100顷递降至5顷;官僚从一品到九品,授永业田60顷递降至2顷。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可以自由转让或买卖,并享有免除赋税的特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均田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推行均田制的影响。
3 . 明末,山西全省上好的田地,几乎全为宗室所占;河南土地则“半入藩府”。顾炎武也曾说江南“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材料所述现象说明当时
A.土地集中现象严重B.政府鼓励开荒
C.宗族势力十分弱小D.租佃关系萌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均田制是北牧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都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服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唐中后期,均田制已经无法实施。均田制无法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大量离开土地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大量侵占土地D.朝政腐败战争频繁
2021-07-08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清北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土地买卖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所有买卖土地的行为,都需要经过向所属官府提出申请,年底解除其权利义务关系。如果没有文牒便进行买卖,将没收交易所付金额,将土地还给原主。唐朝土地买卖只有到了年终才能彼此除附,这里的原因在于,唐朝政府推行均田制,收授土地始于每年十月,毕于十二月。而买卖土地亦是到年底才能实现权力义务的真正转移,与官府收授土地的时间一致。买入的田产不得超过永业、口分田的受田规格,年终除附便于官府统计每年每户所占土地是否超出律令限制。

——摘编自马艳婷《从土地流转看唐朝土地制度及其出路》

材料二宋代的土地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奉行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土地政策。在宋代,民间土地.可以随意买卖,人民是土地的主人。土地作为交易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且政府颁布了很多关于土地买卖的法令,并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做出了特别的规定。如借助输钱印契(向政府购买正规的土地交易文书)确认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规定禁止土地侵权的行为,对侵犯土地权利的行为进行处罚。

——摘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2021-06-23更新 | 104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经历了三个阶段,这说明
阶段时期表现
第一阶段从上古至春秋时期环境保护法制十分完备
第二阶段从战国到唐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虞部”的作用逐渐减弱或被取消
第三阶段从北宋至清代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

A.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日益加强B.农田荒芜土地兼并严重
C.自耕农的数量大量增加D.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变迁同步
2021-06-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明末,农民起义军“不杀平民惟杀官”,势力所及,“宗室无得免者”,“缙绅大姓皆遁徙”,“高门大阀化为榛莽之区”。由此可推知,明末农民起义
A.加速了官僚政治的瓦解步伐B.推动了土地关系的重新调整
C.背离了明清鼎革的时代潮流D.扫清了康乾盛世出现的障碍
2021-06-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北魏和唐朝前期均田制授田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断
露田(口分田)桑田(永业田)公田(职分田)
男奴女奴丁牛男奴贵族、官吏官员按职位高低授田
北魏40亩20亩40亩20亩30亩20亩20亩不授田刺史15顷(1顷等于100)……县令、郡承6顷
唐朝前期80亩不授田不授田不授田不授田20亩不授田亲王100顷,职事官自正一品至九品给田60—2顷京官自一品、外官自二品以下至九品给田12—2顷

注:露田死后还官:桑田为世田.无须还官:公田解职时移交后任。
A.不同阶层授田的亩数差别不大B.均田制并非要实现田亩数量的均等
C.均田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D.相国均田制下百姓安居乐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的授田制是以土地国有为前提,通过国家权力进行调配,按照一定标准将土地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使农业生产者与耕地紧密结合的求。并由国家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一种土地分配形式。它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市标税等几个方面。材料表明授田制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B.使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推动了地租形式的改变D.缓解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