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0 道试题
1 . 18世纪中叶,伦敦居民已占英国人口的15%,伦敦居民对食物和燃料永难满足的需求改变了整个英国南部和东部的农业,并且经由水路运输,引来了远自威尔士和北方最偏僻地区的稳定供货,此外还激发了纽卡斯尔的煤矿开采。这可以用来说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A.国内市场的统一B.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运输条件优越D.劳动力丰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工业革命为什么最开始发生在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诺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得以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正是光荣革命成功地“把权利关进笼子里”,带来所谓的“可信的承诺”,使得民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产安全感,产生了投资、生产、创新的动力,最终触发了工业革命。

材料二 直至17世纪之前,欧洲经济增长都相当缓慢,有学者估算在1700年之前的1000年里,欧洲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只有0.11%,到1780-1870年间,已超过3% 。……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的是旧产品、旧程序、旧体制不断地被新事物所取代,约瑟夫·熊彼特将这一过程称为“创造性的破坏”。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瑜《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率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3-05-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现代技术发达的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工业革命。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发展扫清了道路。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日益不能满足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更多的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

——赵林如:《中国市场经济学大辞典》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从开始的那一刻起就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它引领人们逐渐走上机器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工业革命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它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它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它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的比大幅增加;它大大提高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并使劳动日益单一化……

——安国平,顾莹华:《生态批评视角下解读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作品》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把双刃剑”的理由。
4 . 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科布登条约》,两国互相承诺给予最惠国待遇。为分享两国的开放市场协定,欧洲各国纷纷与英、法签署包含最惠国待遇的双边贸易协议,1860—1880年期间,英国与欧洲诸国共签订贸易条约31个,法国共签订33个。这表明当时(       
A.西方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贸易多中心的格局形成D.自由主义逐渐成为欧洲主流
5 . 1913年,美国国会的《货币托拉斯调查报告书》显示:1912年的摩根财团控制着53家大公司,资产总额达127亿美元(同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为6.93亿美元,CDP为374亿美元)。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世界市场形成扩大了贸易范围
B.科学发展推动技术的持续进步
C.政治改革使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民主权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6 . 英国经济史专家埃里克·罗尔曾说:“我们不能忘记《国富论》的作者就是《道德情操论》的作者。如果我们不了解后者的一些哲学知识,就不可能理解前者的经济思想。”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指出,不读《国富论》不知道什么是“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上述评价主要反映出,《道德情操论》(     
A.主张富国裕民离不开市场B.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
C.倡导发挥资本积累的功效D.注重道德对市场的约束
7 . “在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工人们必须是守纪律的,按固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一个工人不按时就会延误整个工序,因此他们必须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不可以自由散漫。”上述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引起了(     
A.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大发展B.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C.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D.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8 .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D.劳作方式出现重大变迁

9 . 玻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它从统治者的掌中宝物,变为百姓家的寻常器物。近代以来,玻璃科学仪器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各种玻璃制品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玻璃的早期发展与运用

材料一   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利用自然形成的玻璃。现在普遍认为,最早的人工玻璃可能诞生于有着优质石英砂与天然碱以及丰富制陶、冶金经验的两河流域与古埃及地区,出现了陶器表面覆盖玻璃釉的技术。由于玻璃制作要求极高温度且能够维持,直到技术条件成熟的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纯粹用玻璃制作的物品才开始出现。随着型芯法、模压法、吹制法等技术的出现,玻璃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罗马帝国时期,玻璃也从某一阶层独享的奢侈工艺品,变为普通日用品。

——整理自王静《沙与火之歌:玻璃的发现与创造》

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玻璃最早诞生于两河流域与古埃及地区的因素有:(双选)______
A.矿产资源        B.文化习俗        C.制度优势        D.技术积累
(2)罗马帝国时期,导致玻璃变得廉价的关键因素是:(单选)______
A.质量的下降     B.技术的提升     C.民主的深化     D.财富的增加
(二)推动科学发展的助手

近代以来,玻璃不仅用于制作普通生活用具,也用于近代科学仪器的制作,这无形中推动了科学的不断发展。以下是17~18世纪部分利用玻璃仪器取得的伟大成果。

材料二

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通过天文观测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将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倒置水银槽,证明真空的存在并准确测量标准大气压。
牛顿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七色,这是人类首次色散实验。他又利用反射原理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列文虎克磨制了200倍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被称为“光学显微镜之父”。
拉瓦锡用玻璃曲颈甑等仪器,明确了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推翻“燃素说”,发起现代化学革命。
2.玻璃所推动的近代“科学革命”,给人类带来深刻影响。以下属于此列的是:(选四项)______
A.开拓了人类的视野B.形成了理性思维方式C.掌握了实验科学的方法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E.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F.鼓励了亚非拉民族革命

(三)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材料

科技的发展助推了人类生活的改变。玻璃无形中充当了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材料。

材料三

1810年,阿佩尔发明了以玻璃广口瓶盛放食物、密封煮沸长期保存的方法,成为“罐头食品”的发明人,它促使了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1)有积极作用。
玻璃使人类获得了既能遮风挡雨、又光线充足的理想建筑材料。工业革命后玻璃-钢铁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促进了人类(2)
18世纪出现在伦敦街头的煤气路灯合理利用了玻璃的透光性。随着电灯照明的普及,玻璃也用于灯泡的制作以保证真空密闭性,这改善了人类的(3)
3.请根据上表内容在编号处选填正确信息。
(1)处应填入:(三选)______
A.食物生产的稳定     B.食品安全的提升     C.消除饥饿的危机     D.食品种类的丰富
(2)处应填入:(单选)______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居住条件的改善     C.生活节奏的加快     D.工厂制度的诞生
(3)处应填入:(单选)______
A.基础设施     B.人口结构     C.产业结构     D.交通运输
(四)刷新当代世界面貌的推手

随着玻璃技术融入现代科技,它推动了战后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又不自觉地成为了刷新当今世界面貌的推手。

材料四

“奋斗者”载人潜水器和其蓝宝石玻璃以超低膨胀玻璃为镜片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液晶玻璃在智能手机等设备上的运用实现光纤通讯的光纤玻璃纤维
4.以上新型玻璃材料促进了二战后哪些技术的发展?又怎样刷新了当今世界的面貌?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玻璃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2023-04-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餐饮业与时代发展]

材料18世纪以前,西欧人很少外出就餐,绝大多数人都在家里做饭吃。

1765年,巴黎大街上一个名叫布朗热的男子开设了一家有座位的餐饮店,并称之为“餐馆”。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贵族佣人大批失业。无奈之下,他们掀起了一场餐饮业的变革。1789年,巴黎的餐馆不到百家。随着各地人员流动,越来越多的餐馆出现在巴黎街道。十年时间,餐馆数量已增长至500家,餐馆已变成王公贵族家餐桌的替代品。

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家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它们从生产单位变成了消费实体。人们开始离家工作,也在其他地方展开各类社交活动,包括饮酒吃饭等消遣项目。城市中酒店、餐馆、酒吧成倍增长,1818年发表的《伦敦一览》中评价:“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座都市能给予劳动者与中产阶级如此多的生活享受。”

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不断延展,汽车快餐餐厅的拓展也紧跟其后,把守在各个高速出口附近。很快,快餐就在全美国流行起来。快餐店对产品标准进行数字化管理,任何人只要按照数据操作,都可以炸出味道统一的薯条。

——摘编自[英]威廉·席特维尔著《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西方餐饮业发展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时期,评析这一时期餐饮业的发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