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
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五个历史事件任意一个之前或之后增加一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9世纪前期)中、英、印三地的商品与贵金属之间便有了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中国商品(以茶、丝为主)供应英国,英国的商品与劳务(以纺织品与航运业为主)打入印度,印度产品(以鸦片为主)运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白银流入了英属印度,印度的财富流入了英国,而英国则利用这些财富的一部分来支付中国茶叶的进口。这种三角贸易关系,以英国的贸易顺差为目的,以印度的殖民化为前提,通过把中国人民贡献于近代资本主义的祭坛之上来实现的。

——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对材料中“三角贸易”的实质加以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蔗糖原产于亚洲,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直到公元11世纪都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美洲使用黑人奴隶种植甘蔗和制作蔗糖。一个世纪后,法国和英国成为了西方世界最大的蔗糖制造者和出口者。到17世纪中期,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已经嗜糖成癖。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

最迟到19世纪初,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生活里,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尽管价格昂贵。19世纪中期,随着自由贸易运动的巨大成功,糖价急降。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人们不仅在茶和咖啡中加糖,其他食品尤其是谷物食品中,也逐渐加入越来越多的糖。越是贫穷的阶层,廉价的糖就越重要,消费也越多。到20世纪初,蔗糖为英国人的日常饮食提供了近1/5的热量。

——据【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3-24更新 | 35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资阳、乐山、广元、自贡、内江九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文·贝克特教授的著作《棉花帝国》于2014年在美国出版,随即获班克罗夫特最佳美国史著作奖,被《纽约时报》列为十大重要著作之一。欧洲殖民扩张时期,创造了第一个“棉花帝国”,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创造了第二个“棉花帝国”。英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1861年美国内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个棉花帝国的历史。新棉花帝国的建构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同步进行。

处于转型之中的西方国家兼具民族国家、工业化国家、殖民主义国家的多重身份,棉花经济因而变成了一种国家利益,导致“国家”更深地卷入,棉花经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竞争。

——摘编自王希《《棉花帝国》——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知识,针对《棉花帝国》内容提炼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保加利亚摄影师杨科.萨佛诺夫尝试从所有角度观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从2009年开始绘制,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将诸多国际观点收录其中,他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刻板印象描绘,真切的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这里节选了三张如图片


图1美国人眼中的欧洲          图2美国人眼中的亚洲                    图3美国人眼中的非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06-09更新 | 8028次组卷 | 8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侨发展简史

时期概况相关事例
从唐代到南宋(618-1270年)这个时期的华价大多居住在今天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人数大约为10万多人,早期中国人出洋,多被称为“唐人”;南宋末年,战乱不止,华南人民为躲避战乱逃亡海外。
从元代至清代中叶(1271-1839年)华价出国开始大量增加,东自日本、朝群,西至印度东部,北起缅甸,南迄印度尼西亚,几乎到处都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100万以上,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大批华侨开发南洋;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巴达维亚屠杀杀华侨上万名,制造“红河事件”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1840-1949年)一批批“契约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卖到欧美国家及世界各地。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1869年,美国联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五分之四的筑路工人都是华工;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州创立继昌隆缫丝厂;1894年孙中山联合20多位华侨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庆带头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部分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21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超过5000万,分布在160多个国家。1979年中国开始在靠近沿海、华侨众多的广东、福建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

——摘编自《浙江侨联•华侨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切勿照抄材料。)

2018-06-0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第三中学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侨发展简史

——摘编自《浙江侨联·华侨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切勿照抄材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极其有限的进步都必然要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性代价是因主观方面或人为的因素等造成的某些损失。社会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摘编自牛西平《试论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进步与代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