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是中华人口急剧增长的时期。明代人口官方记录最高为6千万,但估算实际应该已达1亿,明末可能已达l亿5千万。明清之际,战乱频仍,人口有所耗减。到清代升平日久,人口又迅猛上升,康熙末年(18世纪20年代)又达1亿5千万,18世纪末,人口增至3亿,而到1840年,人口已到了4亿。人口如此迅速增长,说明当时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条件改善,另一方面,清代实行“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使人民不再因为逃避赋役而隐匿人口,人口统计数字比较确实,也是人口数目增加的重要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资源形成了压力。在清代反映为地少人多,粮价腾飞,使乾隆皇帝(17111799)也为之忧虑,而且他还注意到,粮价本应随着年成丰歉而涨落,可是现在却一直上升,有涨无落。人口学家如洪亮吉(17461809)也指出,物质资料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游手好闲者),教育普及程度下降,成为产生社会动乱的根源。要解决这种矛盾,洪亮吉认为或者是水旱疾疫之灾使人口减少,或者是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但他并没有找到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的根本办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1650199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

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百万)
16501001122100330545
1750140111295479728
185026626332957491171
1900401816361209371608
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
165018.30.22.20.418.360.6100
175019.20.11.50.313.165.8100
185022.72.32.80.28.163.9100
190024.95.13.90.47.458.3100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021-08-25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亩。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3 . 科学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图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能源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有什么变化?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021-09-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收官考试(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时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可以说,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工业文明带来了社会的进步。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这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的特点?并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市场核心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英国德国法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
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
19175198918553.6
——

——
230916043.6
19184989029351.5
——

——
1568853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斯大林语)。显然,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误入了歧途,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半球化”。

——摘自李扬《“一带一路”将成全球化新引擎》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半球化”的?并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2019-03-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时间英国德国美国
1870年32%13%23%
1900年20%17%30%
1913年14%19%36%

材料四   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中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不同?导致这种殖民政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8 . 下图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和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示意图。据此可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德国开展B.英国、法国工业生产呈下降趋势
C.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具有必然性D.20世纪初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9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趋势。
(2)结合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