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在近代大国崛起的舞台上,海洋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航海条例》(NavigationActs)。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百度百科

材料三   “海权论”的集大成者马汉(1840~1914,美国海军理论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领悟,即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一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李家成、李普前《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54年取消航海条例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简述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分析马汉提出“海权制胜论”的历史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纯技术角度讲,石油比煤炭有巨大优越性。然而迟至1925年,美国只有11%商用能源来自石油.西欧则低于5%…人们真正从世界第一口油井宾夕法尼亚希望得到的是煤油。俄国巴库产重原油,距离煤炭供应地又有几百英里,于是发展出一个区域燃油市场,有了现代精炼厂,设立世界上第一条油管。石油在现有的燃料市场插了一脚,因为人们采用更方便的可逆转步骤,将蒸汽引擎转变为既可使用煤炭也可使用石油的混合体,确保了一个成长中的市场。1924年成立的美国联邦石油储备局指定了汽油是原油最好也是最有效的使用方式。30年代后,阿拉伯半岛巨大的石油冲击加上与美国结成冷战同盟,意味着国内不产石油也不再构成安全隐患。在马歇尔计划开展的那些年,美国积极地推动欧洲更多地使用石油。而且,时间带来对汽车、飞机和其他技术的更大范围使用,煤炭对这些东西却不起作用。但是欧洲很多大用户尤其是公共事业单位,是日渐考虑到污染问题才告别煤炭的。

——彭慕兰等《侧翼突破与转型受阻:从煤炭到石油的崎岖路1859-2012)

材料二:我国不产汽油.油料进口始于1870年。是时首批煤油自关输入,初仅销行于沿海,后渐深入内地。虽穷乡僻壤,亦应用煤油燃灯。迄1888年,我国所用油料,悉自美国进口,嗣后陆续有俄国及荷印输入者。以进口油料种类言,初以煤油为主,后随我国交通及工业之发展,汽油、柴油、燃料油及润滑油等之数量,亦逐渐增加。

——摘编自孔庆泰《1927-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倾销石油史料》

材料三:60年前,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庆油田的贺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石油比煤炭的优越性有哪些。概括影响煤炭到石油能源转型的相关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大庆油田开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2020-02-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年至1850年,英国取得了129项重大科学成就,占世界72%左右。在此期间,英国重视对专利的保护,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得以相互结合。随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兴起,由于英国轻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特别是轻视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尽管英国在电磁学领域拥有开创性的伟大科学成就,但却错失良机,英国逐步丧失“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地位。二战后,英国在新兴的高科技企业中培养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仍然很少,国内政治力量对发展科技的预算存在很大分歧。保守党政府时期,每在研究与开发方面花1美元,联邦德国就花了3美元,美国花8美元。由于科技研究与开发工作与工业部门的需要严重脱节,大规模的科研得不到工业部门的大力资助。英国实现科技复兴的远期前景更加暗淡。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科技改革的决定、条例内容(摘编)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1985年)
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协作和联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
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自主权的暂行条例(1986年)
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承接各种科技任务。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采取合同制、基金制和包干制管理形式,合理应用国家科研经费,多途径开辟经费来源。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
定(1995年)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
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部署信息技术、节能技术、新药创制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若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摘编自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并说明科技改革的意义。
2022-06-04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德国知识生产的组织平台及举措


——摘编自邢来顺《近代德国有组织的知识生产与文化科技发展》

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共和派开展了教育改革,法国教师普遍怀有一种实施公民文化和知识教育的强烈使命感。历史课采用史学大师拉维斯编写的教材卓有成效地来弘扬民族情感;地理课以自身方式来歌颂法国这个比例匀称、“ 气候温和”的“有规则的六边形”;自然科学课教师特别重视让学生去“发现”拉瓦锡等法国近代科学史上创造性的天才。当法国从19世纪跨入20世纪时,在绝大多数法国人心目中,法兰西已和共和国融为一体。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在第三共和国前期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知识生产的特征,并简析德国知识生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知识生产的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2-05-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压轴(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到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英国仅1.3倍,法国为1.6倍。18701913年,各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为6%,德国则从13%上升到16%。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一开始就以兴办大企业的态势出现。到20世纪初年,占企业总数0.9%的3万多个大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个最大的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编著《德国史纲》

材料二   据统计,1893年,德国的进口总额中只有0.1%来自德国的殖民地,1912年时也只有0.4%。在出口方面,1893年德国输出总额中有0.2%是输入自己的殖民地的,到1912年相应数额也只增加到了0.5%。威廉二世宣称:“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换言之,遵循一个世界政策”,“我们的命运将在海上决定!”1897年,德国外交国务秘书进一步说:“我们不想将他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德意志帝国议会于1898年通过了第一个扩建海军法案。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至统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世界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制定这一政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共和国处于大西洋航道与北欧航道的交叉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那时,荷兰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使荷兰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当时的阿姆斯特丹不仅是国际贸易的中心,而且是世界金融信贷业务的中心,荷兰资产阶级以其雄厚的资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各国商人所贩运的货物要在这里规定价格,各国贸易公司的股东要在这里开价,给欧洲各君主国政府的借款也要在这里分配。到17世纪中叶,荷兰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与北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获取了欧洲高度的商业利润并夺得了商业的霸权。

——摘编自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政治》等

材料二   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而铁路建设则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的推动是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这项崭新的交通事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在德国铁路建设的早期,很多线路都是由政府直接主办的,后来也曾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然而国家的统一给德国铁路事业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俾斯麦上台后开始大力推进铁路国有化运动,但在当时自由放任思想普遍流行的形势下,国有化的阻力还是很大的。1870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对铁路国有化其实是一个推动,因为很多人批评私营铁路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此后,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1879年,普鲁士政府购买了5000公里的私营铁路,1884年再次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正是通过国家拥有和管理铁路,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

——摘编自刘雄《大国崛起的产业政策及其特征》


(l)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航海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铁路事业发展对德国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不断增加。欧美国家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制定了包括各种规程、标准、手册、指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实行立法、管理、执行分离。美国根据专家风险报告分析,对于进口可能对本国产生冲击的产品,在境外建立了三层疫情防御体系,规定只能在洛杉矶、迈阿密等口岸进行检疫交易,并制定了猪、牛、羊、马等主要动物档案和溯源体制,未注册的不允许进入流通领域,如英国种猪养殖由养猪协会统一注册,提供系谱认证。在澳大利亚,还实行分类管理,如一类疾病完全由政府资助,二类疾病80%由政府资助等。

——摘编自营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肩负防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重任,或早起源于1903年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对来自沙俄的各种肉类食品进行检疫工作。1913年,英国为防止牛羊疫病的传入,禁止病畜皮毛的进口,向中国政府提出检疫要求。上海的英国商人为了使其经营的产品顺利地出口到英国,聘请了英国的兽医流得洛克在上海做出口肉类检验,并签发兽医卫生证书。1922年,英国又以中国无国家兽医检查机关为由,禁止中国的肉类出口。在国外压力和国内商人的强烈要求下,当时政府筹备设立“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所”,并于1927年制定公布了《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条例》,同时限制了染有炭痘病菌的肉类出口

——摘编自张海确《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高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外来动物疫情防控应对策略,对有效抵御疫情蔓延、预防外来有害动物入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林祥梅《外来动物疫病》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外来动物疫病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我国健全外来动物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致力于全国交通网的建设。得益于国家统一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这一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战争的大肆掠夺,使罗马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
18702101059382
1880372169175165
1890617224331349
190076028440260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线。多载运利润高而负重轻的丝帛及小手工艺品,如回鹘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海运手段下,涉及唐境内的各种农牧手工业品,从广州运出的品种包括丝绸、陶瓷、铜、铁、漆器等。唐后期发展起来后的江淮八道经济强大,江淮地区几乎是有能力独力担当国家财赋重担。南方长江流域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说。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179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利局,奖励技术引进和创造发明。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等国家逐步解除技术封锁,美国得以大量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了汽油机、硬质合金等先进技术。为了解决资金的匮乏,美国各级政府努力维持国际财政信誉,建立健全的金融组织机构和信息中心。1908年美国吸收的外资达到64亿美元,除了用于铁路系统外,还进入了银行、工厂和采矿等部门。19世纪60年代,联邦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法》,为外来移民提供保障。1860—1900年,进入美国的国外移民总数达1400余万,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摘编自廖君湘《对外开放与十九世纪晚期美国的经济起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简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美亚非拉
18世纪英国艾萨克·牛顿爵士发现了决定引力的数学和物理定律。
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
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
18世纪英国从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其工业投入的资金总量相差不多。
19世纪W·H·帕金发现了合成燃料;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19世纪中叶,俄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
1866年,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铺设,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的通讯联络。
19世纪后半叶,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工厂

——所有这些资源都卷入全球经济之中。

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
1854年,美日签订《神奈川条约》,日本门户被打开。
1869年,由法国人出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通航。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
19世纪末,欧洲瓜分了几乎整个非洲大陆。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上表为18—19世纪世界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历史信息相互关联,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